人口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58页(691字)
反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转变各个阶段之间质变过程的人口学概念。
最先由法国着名的人口学家A.兰德里(A.Landry)在1934年出版的《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并描述。在这部代表作中,兰德里依据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历史资料,系统地考察了在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人口发展三个阶段的自然变动特征及其转变原因。他提出:人口的动态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无生育限制的“原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口数量与生活资料之间关系密切。生育率既未受经济因素的直接制约,也没达到生理上的最大值。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调节人口增长并使之保持一种生存意义上的低水平平衡。
在第二个“中期阶段”,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足够的提高,并使社会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产生变化,经济因素开始通过婚配(为保持生活水平而晚婚甚或不婚)影响生育率,进而制约人口增长、形成新的均衡。到了第三个“现代阶段”,经济发展与福利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消失,甚至出现人口减少的可能。
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弱化。在生育观转变和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人们自觉地限制家庭规模,导致生育率不断下降。兰德里将上述人口发展阶段的变化、特别是向现代阶段的转变,称为“人口革命”。但是随着更有影响和深度的“人口转变理论”的不断丰富与成熟,意喻人口内在变化的“人口革命”一词逐渐被“人口转变”术语所取代。
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试图对这两个概念作出区分,认为:“人口革命”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发生跃进式质变的特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