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区位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38页(509字)

廖什(A.Losch)在1940年完成《经济空间分布》一书,提出了市场区及市场网的理论模型。

他的理论实质仍是工业区位论,其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范围结合起来。他提出,生产和消费都在市场区中进行,生产者的目标是谋求最大利润,而最低成本、最小吨公里的区位往往不一定能保证最大利润。因此,选择区位的目的是谋求最大市场和市场区。廖什用企业配置的总体区位方程来求解各生产者的最佳配置点,通过产品的价格、运费等推导出需求曲线和销售量,而销售量可以换算出市场区的面积。当空间中只有一家生产或在开始阶段几家同时生产某种产品时,会形成圆形的市场区。但圆形的市场区是不能持久的。

因为圆与圆之间总会有空角未被占据。竞争者不断出现,占据空角,并将圆挤在一起,最后形成蜂房结构,也就是正六角形的市场区。

廖什还以公式推导了不同规模的市场区面积。他认为,市场区和市场网的排列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经济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必然有一个大城市,环绕这个大城市是它的一系列市场和竞争点。这种市场网系统形成的经济空间分布的等级序列,廖什称之为“经济景观”。

上一篇:市场区分界点理论 下一篇:替代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