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84页(797字)

在一个行业内,使新加入者与已经建立的企业相比较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因素。

在施蒂格勒看来,进入壁垒是一个新竞争者必须发生而那些现有厂商却不必承担的成本。较早分析进入壁垒的J.S.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进入反映出来”。

贝恩识别了三种进入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大规模生产的经济要求大量的资本支出以及产品差别。

绝对成本优势使现有厂商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而不必担心其他厂商进入。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要求大量的资本支出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就成了阻碍潜在进入者的因素。产品差别可以造成长期进入壁垒。

例如,消费者对于既有品牌的好感使一个新的品牌很难进入。和贝恩的定义相比,施蒂格勒的定义更狭窄一些,按照他的定义,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及产品差别等不构成壁垒,而更突出了政府管制(进入控制)构成壁垒的作用。

(栾明)

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厂商在进入某一行业之前不仅要考虑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而且考虑退出行业的能力。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则进入的动机就会减弱。如果存在不能被弥补的沉淀成本,则退出就会使成本高昂。故使厂商退出某一行业存在一定困难或成本高昂的因素构成厂商的退出壁垒。

资产专用性是退出壁垒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假设厂商必须拥有非常专业化的、难以转售的设备才能处于某一行业之中,考虑进入该行业的厂商认识到如果该行业的非正常利润机会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付不起进入的代价。因此,退出某一行业的成本和进入的成本对阻止进入起着同样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