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预算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76页(1398字)

也叫军事预算,是国家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在一定时期用于国防的经费计划,是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预算是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家财政预算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没有国家财政预算,当然也不可能有国防预算。当时尽管有军事开支,但那时的军事开支一般没有预先的统筹安排,只是按照国王或皇帝的意志办事。

封建社会末期,西欧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反映在财政上就是国家财政收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为此,新兴资产阶级以拒绝纳税为武器,迫使封建统治者向有资产阶级代表参加的议会提出财政收支报告,经议会讨论通过才能执行。

这种财政收支报告,就是近代国家财政预算的雏形。其中关于军事方面的收支计划就是近代军事预算的先河。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国家财政预算制度得到发展,军事预算制度也随之得到发展。

国防预算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是因为军队作为国家暴力的工具,其耗费在本质上是非生产性的,要维持军队的存在并使之有效地执行职能,就要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货币的占有及其运动,因此,体现军事占有的军事预算,从它产生之时起,就必然打上国家的烙印、社会的烙印和阶级的烙印。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军费开支是为其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军事活动创造的安全,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享有,但从军费开支来源和受益的程度看,劳动人民和资产者是根本不同的。

国防预算的内容很多,各国国防预算的项目设置及其分类方法不尽一致。一般包括军费、国防科研费、国防基本建设费、后备力量建设费等主要类别,而每个类别又分为若干项目。出于某种军事和政治目的,有的国家并不把某些本应属于国防开支的项目列入国防预算,例如,美国把核武器研制费列入能源发展费,俄罗斯把国防基本建设费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这为国防预算的国际比较带来了困难。各国国防预算比较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比较,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运用各国货币汇兑率,换算为同一货币进行比较;一种是运用本国购买力进行比较。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国防预算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国际和周边国家形势,国家的军事战略、方针和政策,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水平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军事革命的兴起,加之军事大国军备竞赛和地区性局部战争的刺激,使各国国防预算的绝对规模不断扩大,国防预算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国防预算中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开支与国民经济一些基本建设项目的经费开支日趋结合。

编制国防预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的起点和关键,其程序和方法因各国而异,而且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美国编制国防预算先从各军种的现状出发,由各军种提出计划,然后经国防部汇总报国会通过。60年代后,实行新的国防预算编制程序,代之以“规划——项目——预算”制,简称PPBS制。

这一制度的基本方法一直运用到现在。同传统的编制方法比较,它是从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先制定总的军事战略,再确定重大军事任务,最后确定计划,并在总的计划基础上,制定各项分类计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