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T.B.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65页(1538字)

1857~1929

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创始者。

出生于威斯康辛州加图(Cato)的一户农家。早年就学于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1884年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1年以研究生身份进入康乃尔大学,1892年又转往芝加哥大学任教达14年,1906~1909年任教斯坦福大学。后又任教于密苏里大学及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1926年退休。其主要着作有:《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企业论》(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1904)、《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The Place of Science in Modern Civilization,1919)、《工程师和价格制度》(The Engineers and the Price System,1921)和《不在所有者和近代企业》(Absentee Ownership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in Recent Times,1923)等。

凡勃伦的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德国历史学派影响,而与当时风行欧美的正统经济学派(剑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相对立。他主张进行制度分析或社会经济的和文化心理分析,坚决摒弃边际分析、静态分析和均衡分析。他的思想对米契尔(W.C.Mitchell)和康蒙斯(John R.Commons)等人有明显影响,从而形成了美国制度学派。该学派以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别具一格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而区别于正统经济学,成为引人注目的异端,这个异端在新形势下还以新制度学派形式流传至今。

凡勃伦将社会分为史前荒漠状态和有历史的掠夺社会两大阶段。后一阶段又分为野蛮时代和金钱时代。

金钱时代或中世纪以来的时代又可细分为手工艺时代和机器时代。凡勃伦以人的本能来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和演化,他认为人类具有两种本能:制作本能和获取本能。与这两种本能相对应而且由它们所决定的两种制度是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这两种制度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形式,在近代社会的形式即是机械操作和企业经营。它们在追求的目标上截然不同:前者追求满足需求的产品,后者的目标则是利润;它们的手段也不同:前者要求按照生产技术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操作,后者则不惜采取种种不利于社会和公众的手段,由此而酿成了资本主义工业的无限扩张和商业的周期波动之间的剧烈矛盾,生产和流通之间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时候便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经济危机。

凡勃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建立技术人员委员会的办法加以解决。

他设想,进入这种委员会的既然是具有制作本能、养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习惯的技术人员,所以一旦由他们掌管社会经济权力,便会摒弃以追求利润为宗旨的企业制度,从而消除它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后果。

凡勃伦对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所进行的尖锐揭露和刻画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类本性不相容等等,比起以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宗旨的正统派思想家的境界要高;但是,他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仍是庸俗进化论和唯心主义,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是肤浅的,并未触及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或垄断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他的社会改良方案不过是一种空想。

上一篇:汤因比,A. 下一篇:毕尔生,K.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