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约翰,F.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219页(1578字)

1928~

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洲的布鲁弗尔德。

纳什上大学前的时光是在布鲁弗尔德渡过的,中学时代纳什对数学比较感兴趣,那时纳什原本打算将来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电气工程师,因此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匹茨堡的卡内基技术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专业是化学工程。

在卡内基技术学院(1945~1948年),纳什获得了西屋奖学金,第一个学期后,纳什对机械制图之类的课程不感兴趣,因此转到了化学系,但纳什很快又对化学中繁琐的数量分析和枯燥的实验操作感到乏味,正好数学系的老师鼓励他转到数学系去,因此纳什又转到了数学系。

在数学系,纳什的学业非常出色,以至于毕业时,学校不但授予他学士学位,还授予了他硕士学位。

1948年大学毕业后,纳什同时获得了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但由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更加丰厚,而且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着名的Tucker教授还亲自给纳什去了封信,鼓励纳什前往普林斯顿,因此二十岁的纳什就成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

还在卡内基技术学院时,纳什选了一门国际经济学的选修课,这是纳什接受的惟一经济学教育。通过这门课纳什接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内容,并直接导致纳什写了一篇论文,即着名的“讨价还价问题”。

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纳什主要还是学习数学知识,但“国际经济学”选修课的学习以及“讨价还价问题”的写作促使纳什对由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引发的博弈理论研究产生了兴趣,这对纳什今后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后来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正是在这篇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成的同名论文,确立了纳什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的奠基者地位,并使他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而这时的纳什才22岁。

博士研究生期间是纳什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其间他先后写作了论文“讨价还价问题”(修改稿)、“两人合作博弈”、“一个简单的三人扑克博弈”(与Shapley合作)、“n人博弈的均衡点”以及“非合作博弈”博士论文。

1950年纳什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年的讲师,1951年夏季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工作。1956年至1957年间纳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做了一年的研究。

这期间纳什与Alicia结婚。

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纳什深入了他对数学的研究,同时继续做博弈理论研究,相继发表了“双寡头处理方法的比较”(与Mayberry及Shubik合作)、“一些n人实验博弈”(与Kalisch、Milnor及Nering合作)以及一些纯数学方面的论文。这一时期纳什的研究以纯数学研究成果为重点,研究领域涉及与广义相对论有关的微分几何理论、函数理论、偏微分方程等。

1959年春,正当Alicia怀孕时,纳什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不好,不得不从麻省理工学院辞职,经过一段时间的辗转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身体状况较好时,坚持从事数学研究。

纳什引入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分,并为非合作博弈创立了一种均衡概念,这种均衡概念现在被命名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非合作博弈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纳什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学术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