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28页(566字)

【生卒】:1922—1993

【介绍】:

俄罗斯文艺学家、文学史家

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1963年起任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教授。

他是原苏联着名的符号学专家,“塔尔图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从60年代初起开始用符号学观点研究文学作品。他的符号学研究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某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注重作品的审美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文学艺术的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他认为,文学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有结构关系。

他把文学文本看成是反映一种世界模式的手段。这些观点在世界文学理论界受到重视。

早在70年代其着作就被译成多种西方文字。

主要论着有:《十八世纪的文学社会斗争史·А·拉吉舍夫和А·库图佐夫》(1950)、《卡拉姆辛世界观的演化》(1957)、《俄国现实主义的主要阶段》(1960)、《维亚泽姆斯基和十二月党人运动》(1960)、《一八〇〇-一八一〇年的俄国散文的发展》(1961)、《〈上尉的女儿〉的思想结构》(1962)、《论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结构”概念的区分》(1963)、《〈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结构》(1966)、《艺术文本结构——艺术符号学研究》(1971)和《学文本分析——诗的结构》(197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