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64页(614字)

【生卒】:1901—1956

【介绍】:

俄罗斯作家。

生于职业革命者家庭。1908年随父母移居远东。

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读书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至1921年,他已由普通一兵晋升为政委。同年在参加反叛乱战斗中负伤,伤愈后进莫斯科矿业学院深造。1924年后他在顿河地区从事党务工作,1926年底返回莫斯科,专事文学工作,并担任原苏联作家组织的负责人,历任拉普领导人、作协组委会副主席、作协书记、作协总书记等职。法捷耶夫的创作生涯始于20年代初,早期的中短篇小说有《逆流》(1923)、《泛滥》(1924)等。他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重视作品的思想教育作用。

描写远东地区游击战争的长篇小说《毁灭》(1927)的问世使他蜚声文坛。此后,他在致力于作协领导工作的同时,仍勤于笔耘,计划写出描写少数民族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觉醒的六卷本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1929-1940),但因故只完成了4卷。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第1卷1945,获1946年斯大林奖,第2卷1951)历来被认为是苏联文学的典范作品,讴歌卫国战争中原苏联青年的爱国主义热忱。1970年获列宁共青团奖。

作者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黑色冶金》生前未及完成。此外,他还写有一系列理论和评论文章,主要论文都收入文集《三十年间》(1957)。1956年,法捷耶夫在精神极度忧郁中自杀身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