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38页(826字)

【生卒】:1921—1990

【介绍】:

瑞士德语戏剧家、小说家

生于伯尔尼州的柯诸芬根。父为新教牧师。先后在苏黎世、伯尔尼大学攻读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毕业后做过-段时间的美术和戏剧编辑,1947年后专事写作。

他自1946年完成第一部剧本《立此存照》直到逝世,共创作了30多部戏剧、广播剧。

重要作品有《罗慕洛大帝》(1949)、《天使来到巴比仑》(1953)、《老妇还乡》(1956)、《物理学家》(1962)、《流星》(1966)、《合作者·一个情结》(1973),广播剧《晚秋的傍晚时刻》(1957),以及根据莎士比亚、斯特林堡、毕希纳和歌德的作品改编的戏剧。他的戏剧都有明确的主题,题材无论是取之历史,还是怪诞离奇,都有着鲜明的立意和强烈的批判功能,结构严谨,有完整的情节和紧张的戏剧冲突,语言机智、幽默,富哲理性。

如被誉为戏剧创作高峰的《物理学家》描写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怪诞故事,他因害怕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政治家们所利用而装疯躲进了疯人院。整个戏在疯人院中展开,环环紧扣,耐人寻味。他的戏剧的主要特征是“怪诞”,他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是“诙谐和思想敏锐的表现”,“它能抓住时代的尤其是当前的问题”。

他的戏剧多是一种悲喜剧,即人物是悲剧的,而情节是喜剧的、滑稽的、怪诞的,藉助“佯谬”的手段,使一些从个体上看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可信的事情,从总体上就成为合理的,并具有一种现实的、批判的意义。

除了戏剧他还写了多部小说,这些小说均系“犯罪小说”,他认为,现实社会中充满了罪恶,反映犯罪问题是研究现代社会的唯一有效方法。代表作有《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2)、《怀疑》(1953)、《抛锚》(1956)、《诺言》(1958,后搬上银幕,题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希腊男人找希腊女人》(1955)、《颠覆》(1971)、《混乱者》(1989)等。

这些作品既有一般通俗小说的可读性,又有较高的艺术性。

上一篇:费西 下一篇:费德雷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