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83页(856字)

【生卒】:1912—1990

【介绍】:

英国小说家人、剧作家。

生于印度大吉岭,父母是爱尔兰人。在印度上小学,12岁回英国在坎特伯雷的爱德蒙学校继续学习。此后屡考不中,便弃学做工。达雷尔不喜欢英国,认为这个“平庸、肮脏的小岛”扼杀了他的个性,所以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其中1941至1956年间他在中东与地中海地区任英国外交官。第一部小说《情人的杂色吹笛手》(1935)不算成功,但《黑书》(1938)却受到当时任编辑的艾略特的赞扬。作品真实描写了一群生活失意、心灵受到严重扭曲的人(同性恋者,婚姻破裂者等)的畸形心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探讨了性的问题。

但艾略特担心英国公众会无法接受其中的部分描写,所以未予发表。此后他的个人生活多有不幸,作品也很少。1947年他再婚后,妻子久病,不得不靠他教书以维持生计,这些与他的代表作《亚历山大四部曲》中的主人公达利的经历十分相似。

四部曲由《贾斯廷》(1957)、《巴尔瑟扎》(1958)、《蒙托利弗》(1958)和《克利》(1960)组成,描写几位艺术家的爱情生活。

前三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埃及亚历山大港发生的事件,表现方法是以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同一事件。三部小说间没有时间上的延续,第四部则继续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城的事件,作者借此寓指时间乃至真理的相对性。

小说以亚历山大港大街小巷中的爱情、欲望、道德、谋杀等为线索,力图再现现代社会中人际间的复杂关系,反映20世纪小说家所共同关注的主题:生存,爱情,死亡。他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节奏感强。

尤其是名作四部曲使他享有世界声誉,成为战后英国最独特的小说家之一。还作有小说《当时》(1968)及续集《从来没有》(1970),诗集《一个幽僻的乡村》(1943)、《诗选》(1956)、《诗选,一九三五-一九六三》(1964),游记《普鲁斯佩罗的小屋》(1945)、《苦柠檬》(1957),诗剧《萨福》(1959)、《行动》(1962)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