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42页(1174字)

【生卒】:1882—1941

【介绍】:

英国女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生于伦敦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着名学着,编写过传记辞典,交往的都是文化、学术界名流。吴尔夫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由于健康原因她未上过学,但自小由父亲指教,阅读了大量父亲的藏书。

1905年父亲去世后,她家在伦敦戈登广场64号的住宅成了伦敦文学界名流聚会的场所,常客中有小说家福斯特、詹姆斯,人艾略特,传记作家斯特雷奇等,吴尔夫常与他们探讨文学、艺术与哲学。1912年她与伦纳德·吴尔夫结婚,1917年夫妻共创着名的“霍加斯出版社”,出版过乔伊斯、艾略特、弗洛伊德等人的作品。

吴尔夫的最大成就是小说创作,其特点是注重描写内心对生活的瞬间感受,同时大量使用新的创作技巧。她在最早的小说《墙上的记号》(1917)中已采用意识流手法描写内心活动。

《雅各的房间》(1922)以吴尔夫的哥哥为原型描写青年雅各的成长,其中更有意识地使用意识流手法交替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吴尔夫创作的鼎盛期。《黛洛维夫人》(1925)描写女主人公在伦敦一天的生活,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与此有关的行为。《到灯塔去》(1927)描写兰姆西教授一家及几个密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某海岛度假的一段生活,以海边灯光变幻的灯塔象征人的命运变幻不定。

这两部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内心情感描写细腻,并采用了一些新的写作技巧,如借用诗的表现手法,以反复出现的意象来暗示作品的主题等。《海浪》(1931)为散文诗体裁,作品将6个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与对海浪的精彩描写相结合,以大海的起伏象征人生的沉浮,使她以往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孤独主题在此获得了突出的表现。《幕与幕之间》(1941)是吴尔夫最后的一部小说佳作。作品还有《远航》(1915)、《夜与日》(1919)和《年月》(1937)等。吴尔夫注重小说技巧的革新,曾批评传统的小说手法,指出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等人的小说说教太多,且他们采用的形式是故事讲述,但这种形式并不符合生活本身。她认为反映生活的小说应描写众多的感官印象与思想观念,所以她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等人“完全用灵魂的材料写成”的小说。她的小说力图表现人的感受的不断流动,同时注重描写影响人的意识的外界环境。吴尔夫还是文学评论家。

1906年她便开始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撰稿,主要评论文章收集在《普通读者》(1925)与《普通读者:第二卷》(1932)中,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文艺理论等,特别是感受式、印象式评论,而非深奥的理论分析,读来亲切、易懂。她还是位女权主义者,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在小说《奥兰多》(1928)、《一间自己的房子》(1929)及《三个基尼》(1938)中均有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她精神病复发,投河自尽。

上一篇:吴尔夫 下一篇:雷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