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66页(1073字)
【生卒】:1896—1966
【介绍】:
法国诗人、文艺理论家。
生于奥恩省的丹什布雷市。1900年随家迁至巴黎。1913年学医,同时开始写诗。1916年在第二军精神病中心医院工作时研究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1919年与阿拉贡、苏波在巴黎创办《文学》杂志,接着与苏波合写《磁场》,这是他第一部“下意识书写”的作品。起初支持达达派运动,1924年发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这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主张“照实记录思想,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同年在巴黎建立“超现实主义研究办公室”,主持出版《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1924年发表文集《失去的足迹》、随笔集《可溶解的鱼》。
1927年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加入法共,但坚持在继续进行内心生活的试验时,“不要外界的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监督”。
这时期发表了《超现实主义与绘画》(1928)、《娜嘉》(1928)等着作。《娜嘉》是一部叙事体散文作品,女主人公具有非凡的预感力,后因其疯狂的言行而被关入精神病院,失去了自由,作者对此感到极大愤慨。1929年,发表《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这篇宣言具有明显的论战性质,反映了超现实主义运动内部的分歧。
1930年创办《为革命服务的超现实主义》,取代《超现实主义革命》。1932年,将阿拉贡开除出超现实主义团体。第二年,他本人被法共开除出党。这时期,他发表了理论着作《连接的容器》(1932),强调梦境和清醒状态是彼此相通的,如同两个连接的容器,它们共同的主导力量是人的欲望。接着又发表了《什么是超现实主义?》(1934)、《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1935)、《论黑色幽默》(1937)、《超现实主义简明词典》(与艾吕雅合编,1938)、《梦的轨迹》(1938)等作品。1938年,去墨西哥讲学时同流亡在那里的托洛茨基会晤,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为了独立的革命艺术》,由布勒东和墨西哥画家里弗拉联名发表,并成立了“独立的革命艺术国际联盟”,不久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瓦解。
战争初期,布勒东应征入伍。1940年复员后受到维希政府警察当局的传讯。他于1941年抵达纽约,1942年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创办了《VVV》杂志,大量刊登超现实主义作品。同年在该杂志上发表了《第三次超现实主义宣言或并非宣言之绪论》,宣布反对一切公式主义。
在美期间,他和艾丽莎结婚。1946年春返回巴黎,多次举办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会。
1948年创办战后第一份超现实主义杂志《霓虹灯》。此后又发表多种着作,创办多种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