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70页(895字)

【生卒】:1868—1955

【介绍】:

法国人、剧作家、外交家。

曾就读于大学法学院和政治学院,1886年他在巴黎圣母院听圣诞大弥撒,被圣歌声所震撼,决心皈依天主教,终生为歌颂天主教信仰而努力。1890年获外交会考第一名,开始了外交家生涯。他在中国呆过10多年,写下了《东方的认识》(1895-1905)等散文集。曾先后任法国驻巴西、丹麦、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大使,1936年退休。

19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文学着作主要是诗歌和剧本。

诗歌代表作有《五大颂歌》(1910)、《三重唱歌词》(1914)、《天主之恩年岁之冠》(1914)、《下方的弥撒》(1919)、《圣徒诗页》(1925)、《光辉形象》(1947)等,并创作有根据中文诗改写的诗歌。他的诗继承并发展了拉梅诗中的神秘成分,把它与兰波不倦的追求精神以及自己心中的宗教激情结合一体,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抒情诗。

他独创了一种自由诗体,一行或几行构成一节,类似《福音书》中的长短句。自从1889年用这种诗体写出《金头》一剧后,他的多数诗歌和剧本都采用了这种诗体。其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圣琼·佩斯、皮·埃玛纽埃尔等人都有影响。作有剧作(大都有两个稿本)主要有《金头》(1889,1894)、《城市》(1890,1897)、《少女维奥兰》(1892,1898)、《交换》(1894)、《第七天的休息》(1901)、《正午的分界》(1905,1948)、《给圣母玛利亚报信》(1912,1948)、三部曲《人质》、《硬面包》、《受辱之父》(1909,1914,1916)、《缎子鞋》(1923,1943)等。

他的散文集有《创造的艺术》(1907)、《谈话集》(1929)、《立场与建议》(1928)、《形象与比喻》(1936)等。他的剧本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深得人们好评,尤其《缎子鞋》是一出包罗万象的史诗剧,形式好似一座各部分比例协调匀称的巍峨的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基督教戏剧艺术的和谐统一之美。

克洛代尔深爱东方文化,作品中多处显出对东方文化的厚爱和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克朗西埃 下一篇:克拉韦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