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952页(1035字)

【生卒】:1843—1916

【介绍】: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生于纽约,父亲老亨利·詹姆斯是宗教哲学家,其兄威廉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先从学于家庭教师,1862年到哈佛法学院就读,但热衷文学,1864年起开始写作文学评论及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偏重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技巧娴熟。1875年迁居巴黎,并于同年出版了《罗德里克·赫德森》及游记《大西洋彼岸素描》。

在巴黎,他结识了屠格涅夫、左拉、都德、莫泊桑等作家。1876年迁居伦敦,1878年发表成名作《黛西·密勒》。

这部中篇小说描写一个开朗、热情、单纯的美国姑娘到欧洲游历,仍坚持美国的生活习惯与标准,招致误解与非难,最后死于罗时疫。此后,他又写了一系列塑造美国女性形象的作品,细致地描绘分析她们的心理。

长篇小说《贵妇人的画像》(1881)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描写获得巨额遗产的女主人公拒绝了富豪们的追求,嫁给一位貌似趣味高雅、颇具艺术修养的美国男子,但婚后发现丈夫是个好色、好利、胸怀狭窄之人,他爱的只是妻子的财产。

19世纪80年代,他以改革者和革命家为题材写了《波士顿人》(1886)和《卡萨玛西玛公主》(1886),这两部社会小说表现出他对政治斗争的保守倾向。

1895年后,他在《波音敦的珍藏品》(1897)、《梅西所知道的》(1897)、《螺丝在拧紧》(1898)等小说中,运用了许多戏剧手法,交替使用画面与戏剧场面。20世纪初,他连续发表了《鸽翼》(1902)、《专使》(1903)、《金碗》(1904)3部长篇,作品人物不多,主要笔墨用于刻画人物心理的戏剧性变化,颂扬了美国人仁慈、慷慨、忠诚无私等美德。

晚年他曾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并于1915年加入英国籍。1916年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1916年2月28日逝世于伦敦。

詹姆斯还着有多种评论、游记与自传。其中包括评论集《法国人和小说家》(187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1888)、《观感与评论》(1908)、《有关小说家的短评》(1914)、《笔记与评论》(1921)、《小说的艺术》(1934)等。他的评论文章不仅论及英、美、法、俄等国的着名作家,而且也阐释出完整有机的美学观点,多创造性见解,很有价值,诸如着名的“角度论”对后世发生了广泛影响。

评论界一般把他称之为意识流作家的先驱、现代派小说评论的鼻祖、伟大的散文家和文体学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