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加斯·略萨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32页(1368字)

【生卒】:1936—

【介绍】:

秘鲁小说家

生于秘鲁第二大城阿列基帕市。父为一航空公司无线电技师,母出身外交官家庭。

夫妇俩在作家出生前离异。

出生后随母住外祖父家,1937年外祖父赴玻利维亚柯恰班巴任领事,母子同往。

后作家在该地上小学。1945年外祖父回国任皮乌拉监察官,作家母子随同居住该地。

其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1966)即以此为背景。1946年父母重归于好,全家迁居利

1947至1949年在拉萨耶中学就读。

1950年考海军学校未成,遵父命入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该校有教养院性质,巴尔加斯在此认识了人生,看到人与人之间弱肉强食的关系以及军事当局的腐败,这为他日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1963)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1953年入圣马科斯大学攻读文学及法律。1955年与其舅母之妹、时年30岁的玻利维亚人胡莉娅·乌尔基迪结婚,这段罗曼史后来成为他长篇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1977)的主要情节依据。

1958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首领们》出版,该书系作家16至18岁时所写,虽尚嫌稚嫩,但其敏锐的观察力及犀利泼辣的文笔已初露端倪。196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出版。

该书以作家母校普拉多军校为背景,暴露士官生黑暗生活,震动拉美文坛,接连获西班牙简明丛书奖、国际出版家协会福门托奖、西班牙批评文学奖。作家成名,并获国际声誉。该书被认为6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四部重要长篇小说之一。1966年,《绿房子》问世,再次轰动拉美文坛。

小说通过妓院“绿房子”的兴衰史描绘了本世纪20年代以来秘鲁社会长达40年的生活,刻画了印第安人为反对剥削和压迫而进行的反抗。该书于1967年获秘鲁国家文学奖、西班牙批评文学奖及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69年,第三部长篇《酒吧长谈》发表,小说反映1948至1956年奥德里亚军事独裁时期秘鲁的社会现实。

整个故事以利马《纪事报》记者圣地亚哥与其父昔日汽车司机安布罗修在一家名叫“大教堂”的酒吧里的长谈为主轴而铺阵展开。小说运用众多人物的对话来编织情景,刻画人物,仿佛波浪一般,被评家称为“对话波”。一般认为,该书是作家写作技巧达到高峰的标志。

巴尔加斯的长篇小说创作,题材上紧紧抓住秘鲁和拉美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写作技巧上则探求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具有立体感的现实。作家曾任国际笔会主席、秘鲁语言科学院院士、伊比利亚世界合作学会理事会理事。

1993年获西班牙“行星”文学奖,1994年获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另着有长篇小说《潘达莱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世界末日之战》(1981)、《迈塔的故事》(1984)、《谁是杀人犯?》(1986)、《部落发言人》(1987)、《利图马在安第斯山》(1993),中篇小说《继母颂》(1988),短篇小说集《小崽子》(1966),剧本《塔克纳城的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琼加》(1986)、《平台疯子》(1993),文学评论《一名弑神者的故事,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1971)、《毕生的纵欲: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1975)、《逆风顶浪》(1983)、《谎言中的真实》(1990),长篇回忆录《水中》(1994)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