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70页(897字)

【生卒】:1901—1981

【介绍】: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

他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主要是采用结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文本。拉康根据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对传统的弗洛伊德主义重新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他认为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镜象阶段、想象阶段和象征阶段。据此他不同意本能性潜意识先于语言的看法,认为潜意识象语言一样有其结构,而且是语言的产物。

如果说弗洛伊德把文学人物视为活着的人并以活着的人来对待,拉康则把活着的人当作语言或言语的存在并如此对待。在他看来,词语不再是被湮没的回忆的“语言表现”,而是空无所有,只不过是一些词语呼唤着另一些词语而已。

简言之,语言之外没有潜意识,潜意识不过是语言的负面或否定。拉康发展了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的等式,认为不同的能指显然可以用来表示表面上看似相同的所指,但在解释中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此外,拉康认为语言的功能不在于交际,而在于为自我提供讲话的场所,并通过隐喻来表达受压抑的愿望,而自我是在与另外一个完整的对象的认同过程中构成的,这对象是一种想象的投射,一种理想化。因此,自我不是力量的代表,而是力量幻觉的牺牲者,是一副固定的性格盔甲,需要不断地加强。

自我与自己的形象之间的这种异化关系,拉康称之为“想象王国”。拉康关于自我的理论及其对语言作用的重新评价,给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他不再把文本当作探究作家心理和他的人物的心理的线索,而是将其视为愿望的表达,因此他强调的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而是读者在文本中发掘作者的意义。据此,拉康建立了一种三角形的阅读模式;作者自我处于三角形的顶端,所谓有能力的读者处于左角,结构分析者处于右角,只有他能够发现前两个位置中的不稳定因素,运用经过革新的阅读方法,解决作者与文本、读者与文本之间那种从主观意图出发考虑问题而造成的复杂关系。因此拉康的阅读可以强迫重复潜意识愿望的结构,不断给能指注入新的意义。

拉康的主要作品有《文集》(1966)、《自我的语言》(1968)、《精神分析的四种基本概念》(1973)和《女性的性特征》(1966-1975)等。

上一篇:克里格 下一篇:伦特里契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