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诺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61页(951字)
【生卒】:1896—1979
【介绍】:
俄罗斯诗人、社会活动家。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6)。出生于理发师家庭。1911年毕业于彼得堡商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骑兵,1918-1921年在红军服役。
在部队时开始写诗。1922年参加了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第一部长诗《萨米》发表于1920年。诗集《寇群》(1921)和《家酿麦酒》(1922)收入了《钉子之歌》、《蓝色封面的公文之歌》、《战士之死》等歌颂国内战争英雄的长诗以及一些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作品。高尔基在谈到这两本诗集时,称其作者为“第一个最着名的革命诗人”。1924年写成长诗《面对面》,这是早期苏联文学中列宁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20-30年代到过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各地,写了不少小说、诗歌和特写,这些作品后来分别收入短篇小说集《冒险的人》(1927)、诗集《尤尔加》(1930)和《卡赫齐亚的诗》(1935)、特写集《游牧人》(1931)之中。1935年参加了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并在西欧旅行,写了一些关于战前欧洲的局势和日益逼近的战争危险的诗篇,汇集成诗集《朋友的影子》(1936)。
卫国战争时期,与一批作家一起在列宁格勒方面军政治部工作,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写了着名长诗《基洛夫同我们在一起》(1941,获1942年斯大林奖),这部充满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诗,曾传诵一时,给坚守列宁格勒的军民以巨大鼓舞。战争时期还出版了诗集《战火纷飞的一年》(1942)、特写集《列宁格勒应战》(1942)。战后诗人写了歌颂和平生活和各民族友谊的组诗《格鲁吉亚的春天》(1948,获1949年斯大林奖)。他积极参加国际保卫和平运动,到过东西方的许多国家,这些活动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这个时期他写了记叙多年参加国际和平运动在东西方国家旅行感受的组诗《两股激流》(1951,获1952年斯大林奖)和《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1953)、中篇小说《白色的奇迹》(1956)和《绿色的黑暗》(1966)以及其他作品。中短篇小说集《六根圆柱》(1968)于1970年获列宁奖。
此外,他还把原苏联各民族的大量诗歌译成俄语。吉洪诺夫曾任原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并长期担任原苏联作家协会书记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