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0页(565字)
(1)自动地、反射性地发生的活动过程;其动因未及进入意识(如防御反应)、意识自然地或被人为地切断(如在睡眠状态、催眠状态、狂醉状态、梦游状态等)之情况下的活动过程。
(2)因主体对现实的态度未直接进入意识,所以此刻仍未被意识到的一些积极心理过程(参见潜意识)。(3)在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文献中,无意识这一术语往往被用来表示一种凝聚了恒久的心向、动机、意图的特殊心理,而这些心向、动机、意图之意义决定了本能,因而也就未为意识之所及。
无意识这一概念,在弗洛伊德主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由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组成。
无意识是心理的深邃基础,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决定着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对狂乐和死亡的一些无意识之心向(侵略的本能),是一切激情和体验的意义内容。潜意识(或称前意识)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个特殊边缘部分。向这个特殊边缘部分进发出无意识的心向,而且就在这里,由人的社会生活、人的“超我”所引起的特殊心理“层次”(或称良心),要对这些心向进行严格的检查。
意识,就是心理同外部世界接触处的外层表现,并且它首先取决于无意识的力量。
无意识作为一切意识行动的神秘根据,渗透在赫尔巴特、叔本华以及其他某些唯心主义者学说的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