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中世纪哲学(西欧国家的)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9页(1723字)

指从罗帝国崩溃(5世纪)到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产生(14—15世纪)这一时期所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哲学。

随着古希腊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覆亡,哲学也随之衰落了。古希腊哲学的遗产丧失殆尽,直到12世纪下半叶还未为西欧学者们所知晓。当时宗教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在前亚、阿拉伯和操阿拉伯语的国家是伊斯兰教,在欧洲是基督教的两派(罗马的天主教和东罗马的东正教)。学校、教育都转到教会手中,教会的教义成了关于自然界、世界和人的全部观念的基础。

学校(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的发展,以及自12世纪中叶以来第一批大学的创办(意大利、英国、捷克、法国),都向哲学提出了帮助教会从哲学上解释乃至论证信条的任务。在许多世纪中,哲学成了“神学的附庸”。在辩护论者(维护基督教而反对异教的学者)的活动中,在后来“教父”的着作中,哲学就起着这种作用。在西方,他们之中最有名的维护者是奥古斯丁;他把新柏拉图主义的许多思想引入基督教哲学的理论体系。

对西方来说,东方新柏拉图主义者,包括被称之为伪狄奥尼西·阿里奥帕吉特的(5世纪),成了适应基督教思想体系任务的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另一泉源。

约翰·司各脱·埃里金纳对中世纪哲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中世纪哲学家在解释信条时面临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的实在性等复杂问题。学院哲学(被称为经院哲学)根据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创立了许多观点,其中一些主要观点后来成了实在论(参见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这两派互相斗争的学说。

在12世纪,阿伯拉尔反对这两种观点的极端性。亚里上多德的主要着作从12世纪中叶起被译成拉丁语。起初,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受到教会的敌视,但很快就被公认为基督教的哲学基础。

此后,经院哲学的教师便变成为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他们把亚里士多德主义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他们的宗教概念和哲学概念,教条地吸收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陈腐内容(例如,地球中心说,他的物理学原则),否定在科学中对新事物进行的一切探索。13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整理者是大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和约翰·邓斯·司各脱。

教会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生平和学说评价极高:把他归入教会的“圣者”之列,于19世纪下半叶还把他的学说宣布为自己的官方哲学理论(参见新托马斯主义)。在13世纪,与上述三个经院哲学整理者同时进行活动的还有一些着名的哲学家,其中最杰出的一个是Р.培根。在他的学说中已经对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发出了抗议。

在13世纪,中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商路都有了发展,在十字军远征过程中同东方的联系也得到加强,这使哲学,例如唯名论,获得某些发展。当时唯名论的最大理论家是奥卡姆,随后是巴黎奥卡姆主义学派中奥卡姆的追随者。中世纪哲学中的思想斗争不仅是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

神秘主义就曾反对过经院哲学,它把教会及其教义的权威看得低于个人感觉和主观意识的见证。在封建社会的精神生活中,神秘主义往往成为反对官方教义、反对必须遵奉的教义的一种形式:信教者个人对神的态度变成对封建思想体系和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甚至是斗争。

但是在神秘主义中也有反动的一翼(克列尔沃的贝尔纳、波那文图拉)。13世纪,在中世纪哲学中产生了一股强有力的反经院哲学运动:伊本路西德关于个人灵魂的死亡、关于一切人的共同理性的学说充实了这个运动。巴黎大学的反经院哲学的战士勃拉班特的西格尔勇敢地发展了伊本·路西德的思想。为了镇压反教会的异教活动,为了反对各种新的哲学思想,早在12世纪初就已建立了多米尼克僧团和方济各僧团。正是这些僧团的代表人物于13世纪执行了教皇格列高利9世纪的计划,“修正”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维护天主教的思想体系。虽然中世纪哲学在13世纪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但是它1000多年的发展成果,无论对哲学还是对科学来说,都是很贫乏的,因为即便是大思想家,他们所探求的与其说是真理,毋宁说是论证宗教的方法,而中世纪社会的教会制度也束缚了那些敢于越出这个任务范围的人们的首创精神和深远思路。

只有新的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后,只有对科学的实践任务和理论任务有了新的理解之后,西欧社会先进人物的思想才从中世纪哲学的奴役下逐步解放出来。

上一篇:中介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