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米哈伊洛夫斯基,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05页(722字)

【生卒】:1842-1904

【介绍】:

俄国社会学家、政论家、民粹主义理论家。

70年代初,米哈伊洛夫斯基是改良主义派的活动家。1877年他得出结论,认为必须根本改造俄国的政治制度。1879年他接近“民意党人”。

列宁认为米哈伊洛夫斯基“是代表19世纪最后30多年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观点并且发扬这种观点的主要人物之一”(《列宁全集》第20卷第107页)。

从1892年起,米哈伊洛夫斯基是《俄国财富》杂志的主编之一,该杂志领导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反对克思主义的斗争。米哈伊洛夫斯基是作为斯宾塞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机”发展理论的批判者而进入哲学界的。

米哈伊洛夫斯基认为“活着的人”的利益是社会价值的最高标准。然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却“以破坏个性完整性的方式”,使个人利益为“最大的生产体系”作出牺牲。

米哈伊洛夫斯基提出了与斯宾塞相对立的“进步公式”,认为进步就是逐渐地走向“尽可能充分与全面地实行机构之间的劳动分工,而尽可能少作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分工”。米哈伊洛夫斯基建立进步公式所借助的是社会学中的主观方法,这种主观方法是用“道德的、公正的、适当的”观点考察历史的。这种方法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忽视了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社会力量。米哈伊洛夫斯基是在人民政治上未成熟的时期成长起来的理论家,他实际上排除了俄国会出现革命群众运动的可能性。

米哈伊洛夫斯基的“英雄”与“群氓”论,把群众运动看作是根本上属于无意识的、模仿性的东西,而他与那些“寄希望于人民武装起义”的“革命人”的论战,正是这种理论的反映。普列汉诺夫和列宁都对米哈伊洛夫斯基的社会学观点作过深刻的批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