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柏拉图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356页(944字)

【生卒】:公元前427-前347

【介绍】: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着有三十多篇哲学对话(《哲人篇》、《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理想国》,等等)。

柏拉图维护对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猖狂反对当时的唯物主义学说。他广泛采用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派、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等人的学说。为了解释存在,他发展了关于存在着无形体事物的理论。他把这些无形体事物称为“种”或“理念”,并把它们与存在等同起来。

柏拉图把被看作与物质和空间等同的非存在同“理念”对立起来。按柏拉图的看法,感性世界是“理念”和“物质”的产物,是介于“理念”和“物质”之间的东西。

“理念”是永恒的、“彼岸的”、不生不灭的、绝对的、不依赖于空间和时间的。可感觉的实物是暂时的、相对的、依赖于空间和时间的。柏拉图宇宙论的核心是关于“世界灵魂”的学说,心理学的中心是关于灵魂禁锢在我们的躯体内和灵魂转世的学说。柏拉图依据认识对象之不同,将认识区分为各种形式。可靠的认识只能是对真正存在的“种”的认识。这种可靠认识的源泉是人的不灭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个理念世界是灵魂在附着于必死的躯体之前所能直观到的。

对可感实物和现象的认识,并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不可靠的“意见”。柏拉图把可为理性认识所企及的数学客体,安插在“理念”和可感事物之间。而认识的方法则是“辩证法”,柏拉图把这种“辩证法”理解为二重的途径,即沿着概念概括的阶梯一直上升到高级的类,反过来又从最一般的概念下降到一般性越来越小的概念。

同时,下降的过程只涉及到“种”(“理念”),但并不涉及个别感性事物。

就政治观点来说,柏拉图是雅典贵族阶级的代表。在关于社会的学说中,柏拉图描绘出一幅贵族理想国家的图景,而这一理想国的前提则是奴隶劳动(参见《法律篇》);国家由哲学家管理,国家由“武士”或“军人”保卫,在这两个等级的自由民之下是“手工业者”。

按照克思的说法,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埃及等级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马克思还指出,柏拉图天才地理解到劳动分工在形成希腊“城邦”(“城市国家”)中的作用。

柏拉图的学说对后来唯心主义哲学的演化起了显着的作用,就是到现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敌人也还在利用他的学说。

上一篇:政治 政策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