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402页(1030字)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对范畴,这对范畴描述认识的过程,并揭示下列两类关系:(1)已被认识的真理与将在科学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被认识的真理两者之间的关系;(2)在我们的知识结构里有可能在科学进一步发展进程中被改变、被推翻的真理与仍然推翻不了的真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学说所回答的问题是:“……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因此,绝对真理被理解为(1)关于现实界的完备的、详尽无遗的知识;(2)在将来也不可能被推翻的一种知识因素。我们的知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受到科学、技术和生产所达到的水平之限制。随着认识和实践的继续发展,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观念也会日益深刻、确切和完善。

所以,科学真理在这个意义上说是相对的,即他们并不提供关于被研究对象之完备的、详尽无遗的知识;它们包含有一些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将会发生变化的,甚至被新的因素所取代的因素。同时,每一个相对真理又意味着是走向认识绝对真理的一步;它如果是科学的,就包含着绝对真理的点滴因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历史证实了认识发展的这一辩证性质。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逐渐深入而全面地揭示出对象的属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使认识逐步接近于绝对真理,这已为理论在实践中(在社会生活中、在生产中)的有效运用所证实。

另一方面,原先创立的理论逐渐趋向确切地不断发展;使一些假设被推翻(例如,关于存在着以太的假设),另一些假设得到证实,并且成为获得证明的真理(例如,关于存在着原子的假设);使一些概念从科学中消失(例如,“燃素”和“热素”),另一些概念变得更为准确、概括(试比较古典力学中和相对论中关于同时性、关于惯性的概念)。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学说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因为形而上学把每一个真理都宣布为永恒的、不变的(“绝对的”)真理,同时也是针对各种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的,因为相对主义断言,任何真理都只是相对的,科学的发展只是表明谬误的依次交替,因而,客观真理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实际上,按照列宁的说法,“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35页)

上一篇:绝对和相对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