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历代怨趣诗怪诗鉴赏辞典》第293页(1072字)

【原文】: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原文作者】:鲍照

【鉴赏】:

鲍照的《拟古》诗共八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这首诗主要是仿效阮籍的《咏怀》(“昔时十四五”)和左思的《咏史》(“弱冠弄柔翰”)。

诗人在诗中叙述了个人的志愿和夙愿不遂的慨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的怨恨之情。

此诗从开篇至“耻受聊城功”,主要写了自己的才能与理想。

前六句侧重于写才能。

诗人十五岁时能背诵《诗经》《尚书》,其中每一篇文章没有不精通的;二十岁时与众多的达官显宦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游遍京城;尔后自己又读了君子的论着,学到了古人那样的道德修养。接着叙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出色的文士,辩才有如鲁仲连,要使对方理屈词穷;要有渊博的知识,使文士的文笔摧折;为国立功的时候不受赐赏,耻于受爵。

在这里可知诗人的理想是积极向上的。

然而诗人的理想未能实现。

为此,诗人在晚年不得已弃文从武,他晚年曾在临海王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出使边疆,出任使臣,同当时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盟约,并以武力征服他们。脱下了文士的服饰,穿上了武将的甲胄,连把盛书卷的布袋也用来装了天子赐予的弓箭。

弃文从武是诗人的违心之举,从叙述中不难看出诗人沉痛无奈的心情。诗的末两句是写诗人对理想不能实现的慨叹,以及对前途的忧虑:自己没有力量实现初愿,只得弃文从武,而从武的结果又如何呢?诗人不得而知。

诗人的忧虑决不是杞人忧天,也许诗人在当时已看到了世乱的端倪和自己的不祥之兆。最后他竟死于乱军之中就是一个明证。

诗题是“拟古”,主要是说在写法上摹拟古人作品。因此,诗人仿照前人直用其事,以典明志的手法,通过“两说”,即引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劝说辛垣衍放弃帝秦之事和用箭书使齐国复得聊城的故事,还通过“白璧贶”,即引用《韩诗外传》所载楚襄王曾派人以黄金千斤,白璧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的故事等典故来叙述自己的理想,古典今用,典中寓意,意味深长。

另外,诗人还摹拟古人在用典之后,直抒胸臆,使用典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