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中山辞典

瓜分中国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204页(504字)

1895年中日《关条约》签订后,沙俄伙同法、德干涉归还辽东半岛,旋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其他一些没有参加干涉还辽的西方国家也纷纷向清朝政府提出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史称“瓜分中国”,又称“瓜分狂潮”。1900年义和团运动给列强以迎头打击,使他们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从此改变侵略中国的策略,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改良派因反对革命,散布革命必招瓜分的谬论,革命派为正视听,就此问题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孙中山早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指出“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又再次强调中国面临“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的危险。1899年孙手绘《支那现势地图》,对中国当时“已割之岩疆,已分之铁路,则用着色表明,以便览者触目警心”。1908年孙以“南洋小学生”的笔名,在新加坡《中兴日报》发表《论惧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一文,驳斥改良派所谓中国革命会招瓜分的谬论,指出革命不仅不会招致列强瓜分,而且“瓜分问题已由革命而解决”,“铁案如山,非惧外媚清者所能置辩”。

上一篇:白朗起义 下一篇:孙中山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