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中山辞典

半殖民地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213页(542字)

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受外国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国家。

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分析中国之现状时指出:“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要改造中国,“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而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为达此目的,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并筹备偿还外债,“以求脱离因困顿于债务而陷于国际的半殖民地之地位”。

孙中山1924年12月在《关于国民党最小纲领之宣言》中指出:“帝国主义者陷我国为半殖民地”。孙在几个纲领性文件中都认为“海禁既开”(即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陷于半殖民地的地位。

但孙1924年在多次演说和多篇宣言书中又认为“叫中国做半殖民地,是很不对的”。

中国“比较完全殖民地的地位更要低一级”,所以应“说中国是‘次殖民地’”。

参见“次殖民地”。

上一篇:宁调元 下一篇:孙中山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