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160页(1493字)
【生卒】:1904-
【介绍】:
原名希贤,又名斌,四川广安人。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次年春回国,被派到冯玉祥部所属中山军事政治学校,任政治处处长。6月到武汉,在中共中央机关任秘书。8月7日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年底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共右江前委书记、红七军政委、红八军政委、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部总政委。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主张遭推行“左倾”错误的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的打击。后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主编《红星报》。
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次年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936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与刘伯承共同创建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七大”中央委员。8月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1947年与刘伯承率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
次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委、中原野战军政委、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统率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9月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2月任西南军区政委。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次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次年11月与毛泽东、宋庆龄等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活动和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着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整顿。1976年4月再次遭到错误的批判和诬陷,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
8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被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次年10月与宋庆龄一起接见美国着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1981年5月15日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时建议授予宋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6日看望宋,祝贺宋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3日在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高度评价宋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被推举为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1983年6月、1988年4月两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着作编为《邓小平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