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庆龄辞典

宋庆龄

书籍:宋庆龄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347页(4764字)

【生卒】:1893-1981

【介绍】:

女,教名露瑟萝,学名罗莎蒙德,又译作洛士文,曾用名庆琳,化名林泰、苏吉、中山琼英,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

父宋嘉树从1894年起即结识孙中山,长期追随孙革命。1900年入上海克谛耶女子学校读书。1907年赴美国留学,入新泽西州萨米特私立学校学法文和拉丁文,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曾任学院校刊大学编辑,并发表《四小点》、《阿妈》等文学短篇。

对国家民族怀有强烈责任感、义务感,认为留学生应为改良祖国尽力。1912年4月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次年夏毕业,获文学士学位。8月29日抵日本横滨。

次日到东京会晤孙中山。此后多次访问孙,“主动提出要帮助他”。1914年任孙秘书,加入中华革命党。因醉心革命,决志和孙永远生活战斗在一起,1915年10月25日和孙结婚。

在10年的共同生活中“精诚无间同忧乐”。1916年4月9日与孙中山、廖仲恺等在东京集会庆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次年7月6日随孙离沪赴穗,进行护法运动。

1918年5月21日随孙离穗赴沪,协助孙着书立说。

次年支持五四运动。1920年11月随孙离沪返穗,再次建立军政府。

次年夏在广州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派妇女代表到广西前线慰劳。12月率红十字会会员抵桂林,支援北伐。

在桂林参与孙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会谈。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拒绝先行撤离,对孙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18日在黄埔与孙相会,旋按孙意先赴上海。28-29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广州脱险》,披露陈炯明叛变始末。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与李大钊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等问题。1923年1月陪同孙与苏联代表越飞晤谈。2月随孙离沪返穗,重建大元帅府。支持孙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抵制反对国共合作者的破坏活动。1924年6月16日随同孙出席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7月参加追悼巴甫洛夫将军大会。

11月13日陪同孙北上。孙患病期间悉心照顾。孙逝世后坚持孙的革命原则和政策。1925年6月初在上海就“五卅”惨案对《民国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凡中国国民皆负此救国责任”。

7月2日发表《为力争两广关余向英帝国主义斗争的孙先生》一文,赞扬当时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志(孙)先生之志,行(孙)先生之行”。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二大”,同中国共产党人紧密合作,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斗争,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2月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领袖等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党政最高权力机关。1927年2月在武汉开办中国国民党妇女政治训练班。3月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五人主席团成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4月22日与邓演达、毛泽东等40人联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声讨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的罪行。在汪精卫“分共”前夕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阐明孙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真谛,指出国民党已“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严正宣布“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8月1日与毛泽东、邓演达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中央委员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叛变行为,号召革命人民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和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

被推选为南昌起义的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为了抗议蒋、汪之流的反革命行径,寻求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决定访问苏联。

8月22日发表《赴莫斯科前的声明》,表示坚持三大政策。9月19日发表《中国目前的形势》一文,指出反动派在中国是没有力量的,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表示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11月1日与邓演达、陈友仁以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表示要继续与新旧军阀作坚决的斗争,实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7日出席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十月革命10周年庆典。

1928年4月下旬在陈友仁陪同下去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没有取得任何成果。5月4日乘火车到达德国柏林。在旅居德国期间曾访问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

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参加国际反帝活动,当选为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

1929年5月回国,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国葬仪式。发表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拒绝参加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8月痛斥代表蒋的戴季陶的游说,警告戴:“不要把孙先生当作一个偶像,当作另一个孔夫子和圣人,这是对孙先生的名声的污辱,因为他的思想与行动始终是一个革命家。”9月再次出国,在德、法等国潜心研究孙的遗着和国际政治。1931年8月因母丧回国。

12月为抗议蒋秘密杀害邓演达发表《宋庆龄之宣言》,揭露蒋搞个人独裁,争权夺利,剥削群众,残害革命者的种种反动行径,指出“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与国民党彻底决裂。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积极援助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上海。

12月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1933年5月13日与蔡元培、鲁迅等到德国驻上海领事馆递交抗议书,谴责德国法西斯对德国进步人士与犹太人民的迫害。8月6日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上海筹备委员会主席名义发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声明,积极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运动。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发表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说。1934年4月20日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迅速获得各界人士的拥护。次年8月与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以及于右任、孙科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影响很大。

1936年春促成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的陕北之行。5月31日至6月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

10月22日在上海万国公墓参加鲁迅追悼会。12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2月与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联共抗日。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6月与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8月从上海移居香港。11月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赞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指出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就是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只有同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共产党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38年6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坚持不懈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后与何香凝等联名打电报斥责蒋介石。12月从香港到重庆,继续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1945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给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物质帮助。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要求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这一声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次年9月16日发表声明,否认参加伪国大代表竞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断撰文阐发孙中山的思想,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发展至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纲领一致的高度。并团结、带领各阶层爱国人士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被邀请担任名誉主席。次年7月1日在上海发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作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已在眼前。

9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8月将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在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1951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发表题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鼓舞力量》的谈话。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1月26日出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当选为该会主席。1952年1月创办《中国建设》杂志,把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全世界人民,以增进世界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友谊。3月21日与郭沫若等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0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2月11日率领中国代表团到达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3年1月13日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4月25日被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2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1月被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4月为纪念列宁诞辰85周年而作《在列宁的鼓舞下》一文。1955年12月至1956年2、8月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9月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致词,说“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11月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联系》、《回忆孙中山》。1957年11月随同毛泽东等赴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活动及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次年6月14日出席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题为《永远和党在一起》的讲话,指出“中国福利会从创立的那天起,就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将来也是这样”。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1年5月11日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9月任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2年11月12日发表《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纪念孙中山诞辰96周年。次年4月从上海迁居北京后海北沿46号。1964年2月同周恩来、陈毅一起访问锡兰。次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0月任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6年11月12日出席首都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大会,宣读纪念文章《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1975年1月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次年1月参加周恩来追悼大会。

7月参加朱德追悼大会。9月参加毛泽东追悼大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居简出,为国家前途忧虑。打倒“四人帮”后,欢呼“我们的祖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满怀激情地关怀着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贡献出自己晚年的全部精力。

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其当作自己的亲密战友、同志和可敬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受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次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29日20时18分在北京逝世。

主要着作收入《宋庆龄选集》。

上一篇:宋子良 下一篇:宋庆龄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