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

书籍: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1 16:4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吉林教育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第2588页(441字)

壮、黎、傣等族传统嗜好。

主要流行于南方。槟榔为常绿乔木,属棕榈科。其果性温,味苦辛,分白、红2种。白槟榔果实大,色白而硬,嚼时需切成小块,每次嚼一块。

红槟榔果实橙红色,似红枣,果粒小而软,每次嚼整颗。槟榔有消积、行水、杀虫等功能,可入药。嚼槟榔的直接原因是有麻醉作用,嚼后使人感到昏然欲醉,仿佛一种享受,久之有如抽烟、喝酒、成为嗜好。食时,用蒌叶包少许石灰或砚灰与一块槟榔,放入嘴中咀嚼,使三者发生化学综合作用后,再咽下红色液汁,吐出渣子。

日久,人的牙齿会变成漆黑,故古籍有“漆齿蛮”和“黑齿蛮”之称。

壮族先民古越人及乌浒、俚僚人,皆有此俗。东汉杨孚《南洲异物志》已有记载。唐人刘恂(岭表录异》云:“(交、广之人)自嫩及老,采(槟榔果)实啖之,以不娄藤兼之瓦屋子灰,竞咀嚼之。”南宋范成大和周去非对广南西路(今广西)土着民族嚼槟榔习俗载之最详。槟榔为待客必备礼品和信物,无论求婚、请客、约会,只要收到对方送来一颗槟榔子,决不能负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