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心即理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19:55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43页(992字)

我国宋明心学自然观的命题。

宋代心学派代表陆九渊提出:“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先生全集》卷十一《与李宰书之二》)就是说,事物的理即是人心。

又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全集》卷三十四《语录上》)这是说,世界万物都在人心之中,人心即理又充塞宇宙之间。

所以在自然观上他得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我主义的结论。明代心学派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思想。他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上》)他在自然观上与陆九渊一样得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文成公全集》卷二《传习录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结论。

陆王“心即理”的命题的共同特点除认为宇宙的最高本体和事物的规律是心即理之外,还在于他们的“心即理”所指的都具有封建道德律的特定含义和现实的目的。陆九渊的“人心之所同然”的“理”指的是孟子认为人人皆先天固有的仁、义、礼、智等“善心”或“善性”,他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象山全集》卷一《与侄孙璿书》)。就是说,最高的封建道德律即天下万物之理,原来自在我心中,总要保住心即理“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悌”。王守仁更直接了当地说:“心之本,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王文成公全集》卷二《传习录中》)更甚者,他竟把“理”释为“礼”,“礼字即是理字”。

可见他们的“心即理”说的宗旨是维护封建正统思想的。陆王“心即理”说,都是针对朱熹的“析心与理为二”的观点提出的,而其理论渊源则是以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性说为基础,吸收了唐宋以来的顿悟说和二程的性理说。

早在唐代和尚大照李慧光的《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空论》就记载:“心是道,心是理,则是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宋代的程颢在《河南程氏遗书第十三明道先生语录》中也说过“心是理,理是心。”陆王则把自己的哲学体系建立在“心即理”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他们的“心即理”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武断和荒谬的,颠倒了存在与意识、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但是对发展中国的直觉思维却有一定的贡献。

上一篇:心理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