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以太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20:5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53页(1146字)

在物理学和哲学中使用的有着不同含义的一个范畴。

在物理学上常指在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时,沿着机械运动的理论和模型所构造的假想的物质粒子模型。如曾提出的光“以太”,电“以太”,磁“以太”,热“以太”等假说粒子。

在哲学上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常用来解释世界万物本体的一个范畴。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在物理学史上,17世纪笛卡尔同莱布尼兹在争论宇宙起源时,就宇宙充满了“以太”粒子,提出旋涡学说,用以解释光和热的作用力,反驳超距作用的解释。笛卡尔认为这些机械“以太”传递了光和热对物体的作用力,因此物质之间只有一种接触作用力,没有超距作用。因为当时并没有发现场的物质性,所以“以太”解释得以存在。顿在同惠更斯就光的本性辩论时,牛顿认为光是“以太”粒子组成,也提出了“光以太”粒子,用以支持他的机械观的观点。但是,“以太”的解释同“超距解释”一样是不科学的。

在物理学史上,每当一个新的物理现象不能被解释时,那些受机械观支配的科学家总是首先构造一种假想的“以太”粒子,纳入到机械运动规律上去解释。每当一个新的物理理论出现时,也经常遇到用假想“以太”演绎出一种理论来反驳。突出的例子是19世纪末研究电磁场的运动规律及其同物质相互作用时,涉及到光和电磁场相互作用,光同热辐射的关系等问题。

当时物理学中就出现许多种“以太”粒子模型,甚至假定“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静止粒子,没有质量,紧紧贴在空间框架上的弹性粒子,一切有重物质都浸在这个“以太”海之中。然而无论怎样的实验都不能测到“以太”粒子的存在。

最后由法拉第提出了电磁场的概念,否定了“以太”的存在。随着电磁场运动规律的逐步揭示,“以太”观念的影响逐渐消除。

20世纪初,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物质运动规律和时空的物质本性,肯定了场的物质属性,各种以太假说最后消失了。尽管如此,有人认为,以太在物理学理论中的种种猜测依然存在,例如量子电动力学中的“真空”和广义相对论的弯曲空间。

在哲学史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将物理学上的“以太”概念引入中国,升华为哲学范畴。康有为、严复认以太为“清气”。

这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谭嗣同则广泛应用来作为万物的始基,认为万物的存在与维系惟有以太。企图用以解决万物的物质统一性问题。但他进一步将以太附会为孔子的仁,佛教的性海,基督教的灵魂,这就抽掉了以太概念的物质性内容。

这种观点受到章太炎的批评。章太炎认为以太的振动可以传播光或电磁波,以太振动有快慢,光的颜色也不同,从而恢复了以太概念的物质性含义。孙中山先生则把以太称为太极,作为万物统一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