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应激反应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03:25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444页(870字)

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即应激原引起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此概念系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ty,H)于1936年提出的。他把机械学和物理学中的“应力”即力与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于医学上提出应激学说或应激反应(Stress)。塞里认为应激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反应。许多不同的致病因素如感染、中毒、外伤、高温、电离辐射、饥饿、缺氧、精神紧张、肌肉疲劳等均可引起相同的非特异性反应,其特征是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称为应激。

这种反应的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保证在损伤或功能障碍后恢复正常。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称为应激原或激原。各种物理性、化学性致病因素均可成为应激原。机体对应激原引起的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分以下三个阶段。(1)动员期:动物在应激原的刺激下,一方面出现损伤现象;另一方面进行抗损伤反应的动员,如肾上腺活动加强、皮质肥大、循环血量增加、血糖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紧急反应,并很快过渡到抵抗期;(2)抵抗期:机体对引起应激反应的应激原表现抵抗力增强。塞里认为应激反应时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其中皮质醇分泌增多能提高机体对应激原刺激的抵抗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多是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为ACTH和皮质醇在血浆中浓度增高。

如果机体适应能力良好,则代谢开始加强,进入恢复期;反之,则过渡到衰竭期。(3)衰竭期:由于应激原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致使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最后耗竭,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表现为肾上腺皮质类脂颗粒显着减少,或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应激反应引起的非特异性损害为主的疾病,称为应激病。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往往发现一些疾病找不到特异性病原,关键问题是由于各种各样不良的饲养方式成为应激原,引起应激病,例如的应激综合症(PSS)、恶性过热应激综合证(MHS)等。

研究应激反应对疾病的预防、原因的分析和诊断治疗以及神经内分泌学、病理学和畜禽的保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应用研究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