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科学合理性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31:51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631页(1137字)

关于科学性质的根本看法。

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科学怎样才是合理的?即科学如何才能进步?如果科学家据以从事研究的思想程序具有确定而客观的特征,那么科学家由此取得的成果便是合理的,科学才能进步。②科学活动是合理的吗?即科学怎样推动社会进步?如果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能改善人类自身生活条件,那么科学家的活动才是合理的,社会由此才能进步。前者是科学认识和科学方法论问题;后者是科学社会功能问题。绝大多数科学哲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方面。

由于培根归纳论证和笛卡儿演绎推理都不能提供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逻辑实证主义集传统科学哲学之大成,为科学合理性提供了准绳。如果采用归纳逻辑方法把科学知识整理成有内在联系的公理化体系,那么科学便是合理的,科学理论随着不断扩展的知识结构而进步。这种观点受到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激烈抨击。

库恩强调理论之间的不可比性和科学进步的不连续性,他更强调理论选择中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被认为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其实,库恩不过是想用更为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概念代替逻辑分析的合理性准则。以夏皮尔、劳丹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学派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合理性标准和科学进步的积累观,又反对库恩、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发展观。他们坚持科学事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但不赞成有一成不变的理性标准。

他们更多地注重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从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中,发现、说明科学的合理性。劳丹认为科学的进步不在于选择合理的理论,而在于选择那些更能解决问题的理论。瓦托夫斯基力图用科学判断取代数理逻辑分析从而消除科学解释的二难推理,把科学发现的过程列在科学合理性范围之内。

一些未来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爆炸、核灾难、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从而使一些人对科学合理性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怀疑。科学悲观论者把上述问题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提出零的增长理论;而乐观派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上述社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改进而获得解决。

苏联学者认为,科学合理性“如果从其全部外延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人类的发展前途及全世界历史前景的问题”。大多数学者都对科学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持肯定态度。

只不过在对社会进步的方向上,克思主义者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之间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科学技术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后者认为科学技术消除了阶级对立,使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科学合理性从科学社会性来看,并非天然合理性,其实现具有条件性,根本条件在于社会对科学的应用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