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原子论哲学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42:34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704页(680字)

指人类对自然界物质结构认识的唯物主义学说。

是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留基伯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体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的物质粒子。

后来,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极微小的、坚硬不能穿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组成。原子永恒地运动着,它们互相撞击、相互结合产生万物,它们彼此分离引起万物的变化和灭亡。

原子的数量是无穷的,而在质上却都是相同的,只有在形态、次序和位置上具有差别,形成了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物体。但是他只承认原子是按照必然的直线运动,否认了运动中的偶然性。并认为事物的另一些性质,如冷、热、味、色素等,并非原子所固有。古希腊后期的伊壁鸠鲁又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

他认为客观世界只有原子和真空,原子之间不仅有大小、形状的不同,而且在重量上也不完全一样。

恩格斯指出:伊壁鸠鲁“已经按照自己的方式知道原子量和原子体积了。”(《自然辩证法》第28——29页)伊壁鸠鲁还认为,原子在真空中永恒地运动着,万物都是由于原子的运动和相互碰击的结果。为了解释这种碰击是可能的,他猜测了原子运动的规律:原子由于重量必然地按平行直线从上往下运动,但由于原子内部的相互制约而会出现偶然的偏斜。

这样,他也就预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原子必然的直线运动,而排斥任何偶然性的片面观点。由于当时生产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古希腊的原子论哲学并不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的直观性和臆测性。但在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上一篇:原子裂变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