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激光技术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6:15:57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943页(848字)

本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兴技术,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支柱技术之一。

1917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得到一重要结论:自然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发光形式,一种称自然辐射,另一种为受激辐射。他认为处在高能级上的原子,由于受到能量适当的外来光子的激励而跃到低能级,并发射一个与外来光子一样的光子,这种发光方式称为受激发射。

用光学、电学及其他方法对工作物质进行激励,使其产生受激辐射作用而形成的光束为之激光,即光受激辐射放大的简称。本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和光谱学的重大发展,进一步为激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0年初美国的梅曼博士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而后各种激光器先后问世。一台激光器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工作物质、谐振腔、激发源。工作物质经激发后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即处于上能级的原子(分子)数多于下能级状态,以便使受激辐射压倒它的逆过程——受激吸收,形成激光输出。谐振腔的作用是强化沿特定量子状态的受激辐射过程,大幅度提高光子简并度。

激发源的作用是给工作物质以能量,补充激光输出后其他方面的能量消耗。激光的光子不属于费米粒子,而为玻色粒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规律,具有异常高的光子简并度,达107,则处在同一个量子状态的光子数目是不受限制的。

而以往的光源包括太阳光,其光子简并度仅为10-3。据此特性,它可达到甚至超过微波通讯的容量,传递大容量信息,实现真正的光通讯;它可提高亿万倍亮度,使激光加工、激光核聚变、激光武器、激光制导、激光测距等成为可能;它具有长相干长度,使记录三纸信息的全息技术得到普及,使最精密测量、计量技术大为改观。

利用激光的电场强度,处理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许多新的物理效应、物理现象;用超短脉冲激光揭示原子、分子微观动态过程;用调谐激光研究原子、分子能级的精细程度;以激光频率及长度为基准的建立,使精确地检验某些基本物理定律成为可能。激光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光本身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