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排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26页(1238字)
作业排序又称加工顺序的安排。
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合理地规定各种加工件在设备上加工的次序,以求得总加工时间最短的管理活动。当加工件品种多、加工工艺路线复杂且各加工件工艺路线不一致时,作业排序问题十分复杂,通常采用计算机动态模拟的方法处理。
若各种加工件工艺路线一致,即按同一次序经过各加工工序,则情形较为简单,可以采用静态的排序方法,不必进行动态模拟。现将静态的作业排序方法介绍如下。
(1)n种零件在一台设备上加工的排序。n种零件在同一设备上加工,总的加工时间等于各零件加工时间之和,因而,不管排序如何,总加工时间是相等的。
但由于排列次序不同,各零件等待加工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排序问题评价的目标是平均等待时间为最小。设ti为第i种零件在设备上的加工时间,排序规则为:t1≤t2≤…≤tn,即将加工件依加工时间的长短,由小到大依次上机加工。
这种程序称为最短流程时间规则,简称SPT。
(2)n种零件在两台设备上加工排序。
n种零件加工路线必须一致,即按同一次序先经设备1,然后再经设备2加工。约翰逊(S.M.Johnson)于1954年提出了一个规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排序问题。
设问题如表4-4-2。
表4-4-2
约翰逊规则如下:
①先从加工时间表中找出最小值。
②若最小值在tfi一行中,则该零件安排最先加工;若最小值在tei一行中,则该零件安排最后加工。
③将已安排的零件剔除,再找出剩下的零件的加工时间的最小值。
④重复②③两步,直到所有零件安排完毕。
(3)n种零件在三台以上设备上加工的排序。
若n种零件依次通过设备A、B及C,在满足下列条件时,仍可应用约翰逊规则。其前提条件为:
min{tAi}≥max{tBi}
或者min{tci}≥max{tBi}
若满足上述条件则可虚设两台机器,the former和the later,令:
tfi=tAi+tBi
tei=tBi+tci
则可按约翰逊规则找到最优排序。
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三台设备或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伊格纳尔(Ignall)和斯拉格(Schrage)于1965年提出分支界限法(Branch-and-Bound Technique)加以处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此类问题已借助电子计算机来求得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