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文献辞典

针灸甲乙经

书籍:中医文献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9:20: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文献辞典》第376页(759字)

针灸专着。

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

魏晋间医家皇甫谧(士安)撰于甘露四年(公元259年)。

此书根据《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荟萃晋以前针灸学术精华结合作者本人经验分类合编而成,为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针灸专书。原书以天干编次,主要论述医学理论和针灸之法,故名《针灸甲乙经》。卷1论脏腑阴阳、官能、十二原、十二经水、营卫、精气、津液、血脉、五色、阴阳二十五人等;卷2论十二经脉络脉、奇经、脉度、标本、根结、经筋及骨度、肠度等;卷3按头面、躯干、四肢分别记述周身腧穴名称与位置;卷4述经脉循行及主病、病形、脉诊及三部九候;卷5论针灸禁忌及各种刺法;卷6论脏腑虚实、生病、传变、寿夭、耐痛、形气盛衰;卷7论治六经伤寒热病、狂、厥、痓、疟;卷8论治五脏寒热、积聚、胀瘕、浮肿;卷9治头痛、心痛、咳逆及脾胃、大小肠、肾、膀胱、三焦诸病;卷10论治痹、风、痿、饮;卷11论治癎、狂、尸厥、霍乱等杂病及痈疽、浸淫;卷12治五官病、瘿瘤、妇人及小儿病。

书中首次将人体经穴在四肢以手足三阴、三阳经脉排列,面部及躯体部位以头、面、胸、腹分部予以记录,并明确载述腧穴名称和部位。其中穴位由《内经》的100余穴增加至349穴,创立针灸治疗处方,记载了百余病证之治疗,针刺兼述针灸深浅、艾灸壮数及补泻手法。

本书标志着我国古代针灸学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且在临床发挥了指导作用,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唐代及同期稍后的日本、朝鲜等国医事律令中,本书均被列为学医的必修教材。

北宋校正医书局曾予以校刊,但南宋以后刊刻较少。现存最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及清以后10余种刻本。

建国后有影印本。

上一篇:针灸处方集 下一篇:中医文献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