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文献辞典

温热论

书籍:中医文献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1:2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文献辞典》第671页(703字)

温病着作。

1卷。清叶天士口授,其弟子笔录而成。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有两种传本:一为唐笠三的《吴医汇讲》卷1,名《温症论治》,章楠将《温症论治》从唐本抽出,编入《医门棒喝》中,并对原文加以注释,名《叶天士温热论》;另一种传本为叶天士门人华岫云的《续选临证指南医案》,名《叶天士温热论》,王孟英据此编入《温热经纬》中,名为《外感温热篇》。

两种传本,编次不一,但内容大同小异。该书可概括为以下3个特点:①指出温病感邪途径及传变规律,叶天士提出的温病感邪途径与吴又可“邪自口鼻而入”的理论一脉相承,认为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但二者有着实质上的不同,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由外而内,由阳而阴,而温热之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故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对温病感邪途径及传变规律做了高度概括,现已成为外感温病病因病机的总纲。②创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根据温病病变过程,将其分为卫、气、营、血4个不同阶段,对各阶段的见证与兼证、变证细致辨析,对温病与伤寒传变中的鉴别及处理方法的不同作了详细阐述。③指出察舌、验齿、辨斑疹白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该书有关察舌、验齿的方法论述得十分透彻,描述了温病20多种舌苔征象,指出齿燥、齿垢、齿血、结瓣之不同,并根据验齿以了解温邪耗劫津液的情况,使温病诊断更臻完善。

在治疗上提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治则,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此书是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热病专着,叶氏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已成为温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是温病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存道光年间刊本。

上一篇:温疫论 下一篇:中医文献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