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大辞典

小儿麻痹后遗症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3:39: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47页(438字)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

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等。

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咽红,出汗,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治宜通利湿热,祛风通络。若病毒内窜,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搦,项强或喘促,吞咽困难等症,治宜熄风镇静,或定喘降逆。本病进入麻痹期,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治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如面部瘫痪,可用牵正散加减,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若此期未能恢复,日久引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络脉,可用潜丸、活络丹或金刚丸等。

并积极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上肢瘫痪取肩髃、肩髎、曲池、大椎;下肢瘫痪取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

上一篇:小儿瘀热发黄 下一篇:中医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