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大辞典

乌梅丸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4:46:3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318页(683字)

①《伤寒论》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炮附子(去皮)、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川椒(炒出汗)各四两。先将乌梅醋浸一夜,去核,蒸熟捣烂,余药为末,和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日三次。

功能温脏,补虚,安蛔。治蛔厥,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时发时止,得食即呕,手足厥冷,腹痛时作,及久痢不止,属寒热错杂者;近代也用于胆道蛔虫症。方中乌梅味酸制蛔,使蛔静痛止以为主药;然蛔动因其脏寒,故配细辛、川椒辛可驱蛔,温可驱寒;伍桂枝、干姜、附子以加强温脏祛寒之力;人参、当归补气养血;黄连、黄柏味苦下蛔,性寒清热且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蜂蜜为丸以调和诸药。柯韵伯谓:“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本方药味酸、辛、苦俱备,能使蛔虫静而下行,故有安蛔止痛之功。又乌梅酸涩收敛,黄连、黄柏坚肠止痢,余药温中补虚,所以又能治疗寒热错杂而正气已虚之久痢。

实验研究:能使蛔虫麻痹、增加胆汁分泌,弛缓胆道口括约肌,使胆道蛔虫退回十二指肠。

②《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方。炒乌梅肉、桂心、炙甘草、人参、升麻、肉苁蓉(洒浸一夜,刮去皱,炙令干)各一两,常山、鳖甲(酥炙)、头骨(酥炙)各二两,炮附子、桃仁(汤浸,去皮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麝香一分,炒豆豉一合。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食前粥饮送下。

治肾疟,腰背痛,手足寒,食少无力。③《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乌梅三两。

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日三次。治大肠素虚挟风,又饮酒过度挟热,下痢脓血,且痛甚者。

上一篇:乌梅散 下一篇:中医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