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大辞典

烂喉痧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20:07:1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152页(681字)

病名。

见《烂喉痧辑要》。又名烂喉痧,喉痧、疫喉痧、疫痧。

常发于冬春之季。多因时行疫疠之邪毒,从口鼻入于肺胃,上冲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迅速,继之喉核腐溃,上被假膜、易拭去,疼痛甚剧,汤水难咽,寒热大作,遍体酸楚,全身痧点隐隐,密肌红,宛如锦纹。分散小粒者为痧。

痧疹排列甚密、融合,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如以手指压,则痧点消失,指离则痧点渐复。《喉痧正的》:“其琐碎小粒者为痧,痧者沙也,红晕如尘沙而起,属肺。其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者丹也,或隐在皮肤之间,多起于手足身背之上,昔人谓属脾,以脾主肌肉故也。”猩红痧点先起于颈项,后胸背、腹部、四肢,迅速蔓延至全身。然颜面独无,口唇周围苍白无痧点。

痧发透出则热减。舌色红,舌面光滑而有小粒突起状如杨梅。

舌苔渐由白厚而转黄腻。痧疹消退后,皮肤有糠皮样之脱屑现象。

治法:初宜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银翘散之类辛凉透毒,继用凉营清气汤、清营汤等加减以泻热解毒,终用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加减以清热养阴。

初起用药不宜用辛温发散;不宜过早用大剂苦寒;不宜过早用泻下之品。若证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气臭秽,舌苔黄燥,可用凉膈散;若证见神昏谵语,高热等,为邪遏在内,宜服紫雪丹、至宝丹、安宫黄丸等以清心开窍,清热解毒;若见大便泄泻,则仍宗发表透疹,和营解毒,方宜升麻葛根汤加味;若邪热炽盛伤津劫液,内动肝风而为痉厥者,宜大剂清营凉解,如清营汤等。

外吹玉钥匙散;颈外肿痛者敷三黄二香散;其它针刺少商、委中出血可泄热,漱口药更利于消肿止痛。

本病相当于猩红热。

上一篇:烂喉丹痧 下一篇:中医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