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小辞典

海螵蛸

书籍:中药小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2:28:21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中药小辞典》第216页(544字)

动物类药材。

(1)释名:产于海中,质地轻飘似绡(生丝织成的薄绸)。“螵蛸”与“飘绡”音同,故名。又说:本品有涩精止带作用,功似桑螵蛸而产于海中,故名,亦通。(2)功能:性温。

①收敛止血。用治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创伤出血(为末外敷)。

②固精止带。用治遗精、带下。③制酸止痛。

本品制酸功效显着,常与浙贝母同用为散,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脘部疼痛伴吐酸水等症。

④收湿敛疮。临床常用本品配伍黄柏、青黛等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配伍煅石膏、煅骨等治疗溃疡多脓。

(3)用法:水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外用适量。(4)药材特征: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大小不一,背面瓷白色略有光泽,腹面凸而有波纹,体轻,质松脆,易折断。

味微咸。

〔乌贼骨 墨骨〕 处方名。

即海螵蛸。本品原动物能分泌浓稠的墨汁,染黑海水,乘机潜逃,以避敌害,故名“乌贼”、“墨鱼”。

乌贼属软体动物,其贝壳退化,包在体内,失掉原来的保护作用而变为身体的支柱,其形似骨,故名乌贼骨、墨鱼骨。

〔炒海螵蛸〕 处方名。系用清炒法制得的海螵蛸,炒后可增强止血收敛作用。

上一篇:野菊花 下一篇:中药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