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小辞典

蛤蚧

书籍:中药小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2:29: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中药小辞典》第229页(625字)

动物类药材。

(1)释名:古本草记载:雄为“蛤”,雌为“蚧”,雌雄相随,旦暮则鸣,常自呼其名:“蛤蛤”“蚧蚧”,因以为名。(2)功能:①纳气定喘。本品善补肺肾,对肾不纳气之喘,尤为有效。

常与人参、杏仁等配伍。②助阳益精。本品有助肾阳、益精血的功效,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损之阳痿,常与人参等配伍,以加强疗效。

(3)用法:研末服每次1~1.5克,或入丸剂与酒剂,不入煎剂。(4)药材特征:呈扁平状,头稍扁,略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穹窿,口内有细齿。

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蓝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着的斑纹,脊椎骨及肋骨突起。四足均具五趾,趾间仅具蹼迹。尾细而坚实,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气腥,味微咸。

〔对蛤蚧〕 处方名。配偶为“对”。

产地加工本品时,常将两只蛤蚧腹面相合配对捆在一起,故名。

处方亦常以“对”为计量单位。

〔蛤蚧尾〕 处方名。

古人认为蛤蚧之力全在尾部,无尾则不效,处方亦有单用其尾者,称“蛤蚧尾”。

〔净蛤蚧〕 处方名。

指除去头、足、鳞之蛤蚧。

〔酒蛤蚧〕 处方名。

系用黄酒浸渍蛤蚧,取出微火焙干者。酒制后可增强其温补作用,且便于粉碎。

上一篇:预知子 下一篇:中药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