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张乐行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8 02:23:4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441页(1821字)

【生卒】:1811—1863

【介绍】:

又作张洛行,尊称老乐。

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人。出身地主家庭,家道小康。

父慰祖、母燕氏。兄弟三人,乐行为季。起义前父母已故,兄弟析产,乐行分得田产70余亩,曾经营槽坊、粮行,包运私盐等事。

乐行幼年曾进私塾,略读书,粗通文字。

身材瘦高,背微驼,脸上微有细白麻子。年长喜交游,“贵义轻财,赒穷恤匮”。

道咸之际,灾荒频仍,他周济贫困,扶危解难,“乡邻颇感其德”,称其为“仁义光棍”,推重其侠义,多聚其门下,听其号召。1852年乐行手下张德才等人包运私盐归来,途经河南永城境,同永城“老会”发生械斗,被捕系狱。他遂邀龚得树,聚众劫狱,救出张德才等人,于是“众依乐行自固”,声势扩大,从而揭开起义序幕。

1853年初,太平军进入安徽,淮北蒙、亳、凤、永等地捻军号称“十八铺”(股),风起云涌众相应。

清廷派兵部侍郎周天爵专办安徽团练,到淮北镇压起义,但其“并未辖一兵,未携一钱”,专以招抚捻党首领为计。乐行亦曾受抚,还随其攻打过陆遐龄。

后以饷项无着,遣散归籍。他表面上“闭关谢客”,暗中却与在亳东的永城捻首苏天福联系密切。

直至1854年10月清军负责剿捻的兵科给事中袁甲三要其“拿获苏天福表明心迹”,同时又派兵弁诱擒他时,才迫使他再次聚众起义,同龚得树、苏天福等捻军首领联合行动。

1855年他率捻军东向蒙城,北出皖豫边,转战于亳州、永城、夏邑、商丘等境,攻城略寨,“进退绰如,纵横跌宕,所向无前”。

时又与夏邑王贯三、宋喜元黑旗捻军取得联系,捻军的五旗首领已经确立。这时以蒙城的贡生郑景华、李士铦为首的一批谋士,“竞仗策以从,借着为乐行筹大计”,为分散的捻军走向联合统一,出谋画策,奔走联络。

1856年春(一说1855年秋),捻军各旗首领汇聚雉河集,在山西会馆歃血为盟,祭告天地,“众兄弟誓同生死”,推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明命王(自述作大汉永王)。确立捻军的五旗军制,他自领黄旗,并以盟主张乐行的名义,发布告示和行军条例,申述官逼民反,为除奸谋暴而起义;严明军纪。标志着捻军由分散趋于联合统一,改变了以往各自分散作战的状态。

捻军在雉河集会盟后,大举进军河南,但清军却乘虚而入,于1856年6月19日攻陷雉河集。

乐行回救不及,率众离开家乡,东进克怀远,然后沿淮而上,7月16日占皖豫边重镇三尖镇。时驻桐城的太平军守将李秀成遂派人前往联络,乐行“当即复文”,同意合作。然清军踵至围攻,乐行率众重返雉河集家乡。1857年初雉河集复陷,他率捻军南下,于3月1日重占三河尖,渡淮而南。

李秀成率军由桐城北上。4日两军会于霍丘城南。

张、龚接受太平天囯封号,开始与太平军合作。张乐行本人曾先后接受太平天囯的征北主将、鼎天福、成天义和沃王等职爵。

两军会师后联合攻克霍丘、正阳关,交由捻军驻守。在豫、皖两省清军的进攻下,捻军先后放弃三河尖、霍丘,集结于正阳关,遭清军围困百余日。

驻六安之李秀成遣李昭寿往援。10月5日捻军突围与援军会合,退往六安。

至六安后,蓝旗首领刘永敬不服指挥,诱至杀之。

1858年5月25日捻军撤离六安,他统众由淠河乘船北上至正阳关,入淮东下,于6月2日占领怀远。半月后,即连克临淮及凤阳,又东下五河,断清军淮河水路,打通淮河南北通道,使捻军与太平军的地区衔接。1859年7月16日同太平军庐州守将吴如孝联合克定远。

1860年夏,配合英王陈玉成解救安庆,参加桐城挂车河战役。1861年9月安庆失守后,乐行率众返归颍上。

1862年春返回雉河集家乡,是年秋,清廷派僧格林沁至淮北剿捻,亳东及豫皖边捻军圩寨相继失陷,乐行退往宿州,欲往山东受阻,复据守雉河集及尹家沟。1863年3月19日尹家沟、雉河集失守,他率残部南走受创,仅数骑相随,折而东走蒙城西阳集(今属涡阳),投奔蓝旗捻首李家英,为其出卖。

24日宿州知州英翰将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宛儿缚送亳州义门集(今属涡阳)僧格林沁大营。4月5日张乐行父子在义门集英勇就义。

上一篇:张之万 下一篇:张玉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