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天京保卫战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8 03:43:44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595页(1709字)

1862-1864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与湘军展开的战略会战。

1861年,湘军攻陷安徽江防重镇安庆。未久,曾国藩受命节制赣皖苏浙四省军事,制定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的战略方针和三路围攻太平天囯的战略计划:曾国荃等率湘军水陆主力沿江东犯,直趋天京,系主攻方向;李鸿章率淮军赴上海,与列强勾结,进图苏南,牵制李秀成部;左宗棠率所部湘军由江西进犯浙江,牵制李世贤部。另以李世忠进逼浦口,都兴阿、冯子材分据扬州、镇江,策应湘军进犯。

其时,太平天囯当局却没有制定出有效的防御战略,对湘军来犯天京缺乏准备。1862年4月,湘军大举进兵,曾国荃、曾贞干、彭玉麟沿长江两岸水陆直下,于5月扫荡天京西南外围据点,水师进泊护城河口,陆师进扎雨花台,威胁天京安全。洪秀全严诏李秀成回援天京,遭到抵制。

7月,李明成、洪春元、杨辅清相继驰援,未能奏功。8月,洪秀全严诏催援,李秀成于苏州决策三路援京。他亲率十三王径援天京,进扎板桥、方山一线,李世贤亦随即参战,10月13日至11月25日,援军猛攻雨花台湘军防线,杀伤湘军5000人,但未能破围奏捷,遂骤然撤军。

其余二路援军分攻皖南宁国府(今宣州市)、金柱关,亦遭失利。洪秀全革李秀成爵秩,令其渡江,“进北攻南”,挺进皖北、鄂北,欲引湘军西援,图解京围。李秀成因苏福省局势不稳,赴苏州指挥战事。

及至1863年2月,才督师深入皖北。但湘军已经增兵设防,太平军“攻又不下,战又不成”,屯兵六安城下,只得东返。6月,雨花台失守,李秀成率军渡江,湘军水师于九洑洲江面截击,太平军主力损失惨重,天京战场力量对比严重逆转。其时,苏、浙战场面临危机,李秀成兄弟势难兼顾。

28日,李秀成复返苏州,九洑洲旋即失守,天京江路补给线切断,湘军控据江北,分兵南渡,进扎天京东北,天京形势险恶。8月,李秀成返京督师,连次出击东北城外湘军,互有胜负。湘军则在东南发起攻势,进陷印子山,李秀成组织反攻失利。9月,李秀成因苏南告急,再赴苏州部署军事。湘军连陷天京东南和西南要冲上方桥、江东桥,陆路粮道大受威胁。

11月,湘军尽夺天京南翼近城据点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方山、土山、秣陵关、中和桥。东西两线湘军联成一体,扩大攻势,攻据淳化、解溪、都、湖熟、三叉镇、高淳、溧水、东坝等要地,肃清天京东南百里之内太平军据点,并切断内河粮道。之后,湘军袭取城东要隘孝陵卫,遂开凿七桥瓮至孝陵卫间的30华里长壕,并分驻重兵严防,试图合围天京。

12月,李秀成在苏州反攻失利,苏南腹地尽丧。李秀成于12月20日轻骑返京,力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但遭严辞拒绝。

忠王只得遵命筹防,竭力死守,以待外援解围。

1864年1月,洪秀全命洪仁玕出京催兵解围,苏、浙各军余部因天京缺粮,不愿奉诏,天京援绝。2月,湘军强化水陆封锁,截夺太平军粮运。27日,攻陷钟山要塞天保城,控扼城东制高点,李秀成连次反攻争夺,未能得手。

湘军乘势进扎太平、神策门外,天京终被合围,粮路全断,形势更加孤危。4-5月,曾国荃在朝阳、神策、金川等门外开凿多处隧道,太平军筑月城拒敌,双方激烈争夺城外月城,互有伤亡。6月3日,天王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贵福继位,城内粮食告竭,军民饥疲。湘军乘危强攻,7月3日,进陷钟山龙脖子之地保城要塞,逼近太平门城根修筑炮台、营垒,昼夜环攻半月,掩护龙脖子至城墙的隧道施工。李秀成率军多次出击,试图干扰施工,破坏隧道,但未能奏效。7月18日,太平门城外隧道即将竣工,李秀成于深夜二路袭击敌垒和隧道,复被湘军堵截。

19日,隧道竣工,午刻爆破,太平门城墙被轰塌20余丈,湘军李臣典、朱洪章等部冲入缺口。太平军能守城者不过三四千人,与湘军展开最后血战,首批登城湘军400人全部就歼,其先锋队被歼一半。由于众寡悬殊,湘军蜂拥冲进天京,烧杀抢劫。太平军将士英勇巷战,为保卫首都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当晚,李秀成拥幼主冲出缺口,遭湘军追堵,幼主逃赴皖南,李秀成被俘。天京终至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囯革命的失败。

但太平军余部继续在大江南北坚持战斗,直至1866年,为清军各个歼灭,太平天囯运动完全失败。

上一篇:天津之战 下一篇:太平天国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