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东捻军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8 03:54:37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622页(1495字)

捻军虽然在1856年5月取得了歼灭清军科尔沁亲王部众与击破钦差大臣曾国藩河防计划的重大胜利,但由于太平天囯失败,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加之皖北、豫东根据地丢失,流动转移得不到休整,赖文光等人“恐独立难持,孤立难久”,于是决定分军“前进甘陕,往连回众,以为犄角之势”。

1866年10月21日,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以及淮王邱远才等带队由河南中牟(一说22日于杞县、陈留;一说23日于许州)启程前往西北,是为西捻军;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首王范汝增等率部仍在中原坚持战斗,是为东捻军。分军后,东捻军千里疾驰,越过黄河故道,直入鲁西南,谋抢渡运河,控制较为富庶和群众抗清力量活跃的运河以东地区,筹粮积草,休整扩充,但奋斗月余,未能突入。

遂折而回豫,从归德(今商丘)、柘城南下信阳,复东走光山、固始,于同年12月22日进抵鄂东北的麻城一带。旋经黄安(今红安)、黄陂、孝感,于12月27日攻下云梦、应城,进向德安府(治今安陆),拟挺进四川,以之为中心,居中号令,将西南、西北各地各族起义连结成片,以为中原争胜、成就大业之张本。当此之时,接替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的李鸿章,急忙调集重兵兜剿。1867年1月11日,提督郭松林所部湘军六千余人,赶至钟祥县罗家集截堵,被东捻军伏击大败,歼其四千,郭身中七枪被俘,因不能行走,弃置道旁,后为其部下负逃而去。

同月26日德安府南杨家河之战中,又取得击杀淮军悍将总兵张树珊以下数百人的胜利。杨家河战后,淮军主力、提督刘铭传率部来到德安,试图报复。东捻军于京山县尹隆河(即永隆河)附近设伏。2月19日,刘部来攻,伏军突起反击,阵毙总兵唐殿魁,将敌杀得大败。刘铭传与营官、幕僚“俱脱冠服坐以待毙”。正当此时,湘军悍将、提督鲍超率部赶至。

东捻军屡胜而骄,想“斩刘捉鲍”,一举消灭两股强敌,分三路进攻,被鲍超击败,损失惨重,不得不全军转移。此后,虽于3月23日在蕲水六神港——溪潭坳取得阵毙记名布政使彭毓橘、歼敌3000多人的战绩,并一再向西突击,但未获成功,入川大计受挫,陷入战略被动。

其时,中原久经兵燹,蓬蒿千里,军资粮糗无所出,而胶东久称富庶,遂拟东征齐鲁,并在那里渡过炎暑,待秋凉西返。

于是放弃西进计划,撤离鄂豫东下,6月13日在梁山义民引导下,抢渡运河,同月30日逼攻烟台受阻回撤。

8月19日,突破敌军胶莱河防线,西入潍县、昌乐。但仍处于敌军胶莱河-黄河-运河防线的包围之中。

为摆脱不利局面,东捻军多次抢渡突围未果。时届冬令,粮食馈乏,“军心自乱”。

11月12日在潍县松树山一带,遭刘铭传部袭击,一日三败,精锐大丧。

不得已而南下江苏,拟抢渡运河、六塘河出围。

同月19日赣榆之战又大败,鲁王任化邦被叛徒潘贵升杀害,这支以任氏宗族血亲为主力的捻军队伍已呈瓦解之象。此后,赖文光等率部在海州、沭阳一带突围不成,再上山东。

12月5日败于潍县、寿光间。同月24日再败于寿光南、北洋河与弥河之间,战死近二万,被俘万余,首王范汝增牺牲。

遵王赖文光等率残部四五千人沿运河南下,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之湾头、瓦窑铺,败于淮军道员吴毓兰,部众多集体自尽,壮烈牺牲,遵王受伤被俘,于同年1月10日在扬州城外老山英勇就义。湾头、瓦窑铺战败后,魏王李蕴泰率百余人,“曳布为桥”,抢渡运河至安徽盱眙(今属江苏),投降李世忠,后被清廷下令处死。

东捻军奋战年余,终因实力悬殊、分军失当而失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