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贷资金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7:56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58页(1230字)

指货币市场上可用于贷放的资金。

可贷资金这个术语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提出来的。他根据对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利率作为单位时间使用黄金的价格,必然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根据大量货币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持续循环的流量之中这一关键假定,强调可贷资金的流量性质。认为循环流量之外的货币存量和循环之内的货币存量对货币市场没有直接影响,只有当人们试图把循环流量中的货币移向货币市场(即储蓄)或作为闲置余额(即窖藏),或者反过来把闲置的货币金额重新注入循环流量或货币市场中(即负窖藏)时,利率才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换句话说,只有闲置余额的调整(窖藏或负窖藏)连同储蓄和投资流量,才能对利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罗伯逊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四个项目:D1固定资本或流动资本现行支出所需资金;D2维持或重置固定资本所需资金;D3作为流动性储备所持有的闲置余额所需资金;D4现行消费支出超过可支配收入部分所需资金。可贷资金的供给也包括四个项目:S1可支配收入减去现行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即现行储蓄;S2从前期的销售收益总额中提取的固定资本的折旧;S3从以前持有的货币闲置余额中提取的负窖藏;S4银行创造的货币供给的净增长。

货币市场的作用是通过利率的变化使可贷资金需求与可贷资金的供给彼此达于均衡。其均衡条件是

D1+D2+D3+D4=S1+S2+S3+S4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由可贷资金理论提出的货币市场流量均衡条件同时也暗含着流动偏好理论所设想的存量均衡条件(假定货币供给量是即定的)。

因为上面需求一方的D1,D2和D4是厂商和消费者因筹措现行计划支出资金而产生的对交易余额需求的增加。而在供给一方,S1和S2是其它消费者或厂商在现期因节余而对融资需求的减少,因此,D1、D2和D4减去S1和S2必然等于整个经济所需交易余额的净增加。

据此,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条件可重新写成:

〔D1+D2+D4-(S1+S2)〕+(D3-S3)=S4

这意味着对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需求的增长总额等于银行创造的现期货币供给的净增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可贷资金的流量均衡包含着一个新的存量均衡的话,必须假定:(1)前期的货币供求存量彼此是平衡的;(2)现期货币供求的增长(或下降)表示前期的货币供求存量毫无时滞地调整到它们新的均衡价值。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这两个必要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满足,因此,经济学家认为,可贷资金理论较之流动偏好理论可能更适合于短期动态分析。

上一篇:资本市场 下一篇:股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