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

书籍:河南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9 01:02: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第737页(1142字)

【介绍】:

(女)原名张妙玲,1922年生,河南巩县人。

中共党员。河南豫剧大师,国家着名表演艺术家。原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1997年后为省剧协名誉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河南省文化厅顾问。还被聘为辽宁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戏校名誉校长。

她9岁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生、周海水为师,兼学花旦、小生、武生诸行当,10岁登台,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对豫剧艺术勇于革新,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评剧、秦腔以及河南曲剧、坠子等艺术的长处,还把豫剧的其他流派的唱腔如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汇于豫西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常派唱腔及表演艺术。

其代表剧目有《拷红》、《白传》、《大祭桩》、《花木兰》、《破洪州》、《五世请缨》、《跪韩铺》等。抗日战争时期,她还演出了宣传抗日的时装新戏《打土地》。1938年她到西安、兰州等地演出,名声大震,被誉为“豫剧皇后”。

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接着在香玉剧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香玉剧社。解放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香玉剧社到各地巡回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受到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等部门的嘉奖,为此被誉为“爱国艺人”。1952年,她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演出观摩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同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并到苏联、匈牙利等国访问。

1953年,她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受到热烈欢迎。1954年,她又率团到新疆为边防部队和各兄弟民族演出。1956年,她的代表性剧目《花木兰》拍摄成戏曲影片。

1965年,她参加演出现代戏《人欢叫》,与王善朴、任宏恩配合默契,把豫剧现代戏的艺术性推向更高境界。

此剧代表河南参加中南地区汇演,受到好评。“文革”后,她再次焕发出艺术青春,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她又亲临广西边防前线慰问演出。80年代初,她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倾注心血培养豫剧新人。1987年,她自筹资金22万元人民币设立“香玉杯”艺术奖,用来奖掖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优秀作品及其他优秀成果,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了“香玉杯”杯名。

她从事戏剧艺术和文化活动,也时刻心系国家与人民,关键时刻竭尽报国的责任。东北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时,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时,她都踊跃捐款,近几年又为下岗特困职工捐款,个人捐款累计已达100万元以上。

1999年3月,澳门各界举办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6周年活动之际,她又是河南省文化艺术团成员之一前往参加庆典活动,为文化艺术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再立新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