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卢舍那佛

书籍:中国造型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02:29:39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第96页(789字)

◎半圆雕/唐 河南洛阳门石窟奉先寺西壁中央 通高1714厘米 头高400厘米 耳长190厘米 石质

●奉先寺,唐代正名为“大卢舍那佛龛”。

原“奉先寺”为唐高宗时建于“大佛像龛”之南,后于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被大水冲毁,后人误认大佛像龛为奉先寺,因之世代相称。大卢舍那佛像龛系唐高宗与武则天皇后营造,司农寺卿韦机主持,完工于上元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676年1月20日)。

此龛依崖劈山,露天造像,龛高22米,宽约38米,气势颇为宏伟。造像连壁雕凿,主尊为大卢舍那佛,左右分立弟子迦叶(残)、阿难和菩萨文殊、普贤;左壁(北)有毗沙门天王和力士,右壁(南)有增长天王(残)和力士,是现存唐代规模最大的洞龛石雕造像群。

卢舍那佛,依佛经所说是释迦牟尼的报身像,“卢舍那”意为佛的智慧光芒普照四方。大佛结跏趺坐于八角束腰莲台上,双手及腿部已崩毁。

身着通肩袈裟,头饰涡旋纹发髻;面形丰满圆润,直鼻小口,长眉秀目,嘴角微微上翘,笑容含蓄。整个大佛形象庄重典雅,富有浓厚的世俗性和人情味,既有男性的严肃睿智,又有女性的温柔慈祥,令人崇敬而可亲。

这是佛“非男非女”教义的一种表现,更是佛教造像风格变化的一种反映。

像虽高大,但比例恰当,体面转折刚柔兼济,整体光影效果鲜明,局部轮廓清晰。衣纹简练,如同心圆式的排列,将头像衬托得尤显鲜明、圣洁。大像头后圆形头光,内层作宝装莲瓣纹;中层作七组坐佛,各有二胁侍菩萨;外层为卷草纹、火焰纹和飞天,自内而外层层展开。

大像身后舟形通身光,内作火焰纹,外作飞天,上与头光相接。头光与身光皆用浮雕形式刻制,刀法劲健精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成活泼生动的灰调子,烘托了单纯、沉静的主体,使之显得更加巍然壮观。

上一篇:母猪哺崽 下一篇:飒露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