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30: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98页(1473字)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概括起来说,我们要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有社会主义国家政策计划宏观调节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所以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四大报告在理论上的一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逐步发展和认识的逐步深入,使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理论成为必然。在市场和计划关系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突破。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当时已经从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开始探讨单纯实行计划经济的弊端。

随后,在《历史决议》中形成了“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的提法。十二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总方针,第一次明确了要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问题。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这是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发展了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规定了正确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虽然还没有提出市场经济的问题,但明显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前进了一步。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十四大。

十四大报告提出和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第二次重大突破,这个突破,纠正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打开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来看,不仅我们的市场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多种商品价格已大部分放开,指令性计划范围已大大缩小,而且,哪里的市场发展比较快,市场机制作用运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哪里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结构和效益也比较好。

没有这些实践,我们今天就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取得共识。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都说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几个重要环节: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二是加快市场体系培育。三是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