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体系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32: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08页(1577字)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培育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所谓市场体系,通常指由众多的种类不同和功能各异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市场有机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经营者、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以及作为购买者的非盈利社会团体。

其中,公有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决定着市场体系的基本格局。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服务市场、资源市场、文化市场。

十多年来,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的来说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保障市场正常运行的法规也不健全。所以,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等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坚决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

目前,从不同商品市场来看,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较慢,从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内部来看,零售市场发展较快,而批发市场的发展较慢,从城乡商品市场发展情况看,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因此,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在能源、原材料的重点产区和经济中心城市建立专业或综合性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规范性的物资交易所。

逐步发展通讯订货、期货交易。结合物资订货会制度的改革,由物资部门、生产部门联合兴办固定地点、固定品种的规范化的生产资料市场。其次,积极开拓粮食和农副产品市场。

对完成国家合同订购任务以后的粮食,实行放开经营;完善中央一级粮食批发市场,巩固区域性市场,搞好初级市场,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开展期货贸易;在农副产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继续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三是在消费品的集散城市建立商品批发市场、贸易中心和商品交易所。同商品市场发展相比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明显滞后,所以,要积极培育和发展。

这其中,一是金融市场。经过“七五”期间的发展,金融市场已初具雏形,尤其是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发展较快。但是从目前看,还不健全、不成熟,还应继续发展,特别是要拓展企业短期债券市场,同时要逐步建立以企业股票、各种债券发行、转让为主的中、长期资金市场。二是劳务市场。

劳务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很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快改革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建立能保证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法规,包括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全面开放劳务市场,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此外,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其他要素市场也应有较快的发展。在培育建立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加快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保证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发挥。

市场体系的培育是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显然,没有一个统一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市场调节及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市场体系的培育也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

分享到: